浅析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传承方式及困境.docxVIP

浅析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传承方式及困境.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传承方式及困境 【摘要】: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在壮族人民长期艰难的生存条件中,至今仍以原生态的形式完整保留。本文运用调查分析法,对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传承方式进行考察,分析其面临的传承困境,认为壮族三声部民歌在短短的几年内从藏在深山中到闻名中外,是政府高度重视、学界积极参与、媒体大力支持和马山人民群众热情参与的结果。但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壮族群众思想观念有了极大转变,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极大影响,其发展与传承的现状很不乐观,面临着消失的困境,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仍重任而道远。 【关键词】:壮族三声部民歌;传承方式;传承困境 壮族三声部民歌主要流行于广西马山、上林、忻城等三县交界处的壮族地区,其中马山县东部的古寨乡、加方乡、里当乡和古零镇是分布的密集地带。最早出现在唐宋,盛行于明清时期,是一种流传于民间极为珍稀的民歌。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曲调优美、旋律动听,且欢调多,堪称广西之最。其结构为三声部,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具有独立的音调,第三声部陪衬和声,三个声部都能突出和丰富主旋律,声部间互相协调,音调和谐,声色悠扬,悦耳动听,风格独特。三声部的歌词结构一般是五言四句式和五三五言六句式,并且有严格的腰脚韵。 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是壮族人民在劳动生产中的感情、文化、智慧的结晶,传唱于壮族社会的生活生产、恋爱、婚丧和乐神等过程中,内容主要反映壮民族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等文化特质,表达壮民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与追求。 在调查中得知,三声部民歌歌圩是壮族人民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汇集在一起对歌的传统歌唱活动。除此而外,人们过年过节,婚嫁办喜事、定亲、拜结老同、新屋落成、满月酒、办丧事、串村和赶街在路相遇、姑娘回娘家探亲等等,都有男女对歌,壮民族的历史发展中,歌谣与民间习俗相依存,与壮族文化同发展,可谓壮族民歌无处不在,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一、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传承方式 早在唐宋时期,在史书中就有着这样的记载:“壮人迭声合,含情凄婉,皆临居自撰,不能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它所表现的是壮族人民劳作之余,在山野对歌,借由最能拨动心弦的歌腔和声势来表达最炽热的感情以感染对方,是千百年来壮族人民生产生活和智慧的结晶。壮族三声部民歌历经岁月,能够世代相传至今,与其传承方式分不开。 (一)在仪式与庆典中的传承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山歌是壮族人民喜庆仪式的主要内容,喜庆仪式与山歌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对壮族人民来说,没有山歌的节日和庆典是不存在的,而没有节日和庆典的生活也是不存在的,山歌正是在这样的仪式和庆典中得到传承。 1、节日的传承 马山壮族“月月有节”,正如正月初一、十五、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十四、八月十五等均是其重要的节日。在这些节日中,尤以“三月三歌圩”为著。在每年农历三月三,是马山壮族人民的歌圩日,这一天一大早,青年男女便相邀集到河边、大草坪或山坡上进行对歌。在歌圩上,各村屯的青年男女三三两两地寻找各自的对歌对象,以歌代言,歌唱自然与爱情,往往通过对歌认识,相恋进而结为百年之好,在这种特殊的习俗中,歌唱与婚事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因此,生长于歌海中的壮民从小就有意识地学着唱歌,一般在十二岁时,就开始在随时随处可听见的歌声熏陶中学会了。 2、婚礼上对唱山歌 婚礼是壮族人民重要的仪式,而对唱山歌则是仪式中重要的一环。马山壮族的婚礼一般都要举行两天,届时,整个村子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对于马山壮族人来说,结婚并不只是一个人、一家人的喜事,而是全村人的喜事,是全村人重大的集体活动。婚礼中的歌唱活动最为隆重和热烈,为了完成一个隆重的婚礼,举行婚礼的家庭往往会想方设法邀请会调动气氛的歌师参加,让来客开心,尽兴地唱起他们热爱的山歌。 婚礼对于附近村寨男女青年而言,是一個重要的交流情感的机会。在女方的送亲队伍(壮语叫“雅娜”)中,一般都有许多女青年,而且也会有几个善唱山歌的“歌手”。送亲队伍到达的当天晚上,村上的男青年就会聚集到新人家中“求歌”,这种男女对唱常常要唱上一个通宵,有的还要延续到第二天的早上。马山壮民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仪式氛围中,自然也就不自觉地将山歌代代相传。 (二)歌师的传承 马山人爱唱山歌,他们劳作时唱,走路时唱,喝酒时唱,谈情说爱时唱,红白喜事时唱,亲友见面时唱,分手时也唱,欢乐时唱,悲哀时也唱,甚至吵架时都用山歌,一些歌词是由歌者即兴创作的,但更多的歌词是由歌师创作的。歌师是壮民中专门创作歌词的人,他们在壮民内备受尊敬,每逢嫁娶、迁居、祝寿等重大事情必定会请歌师来助阵助兴,而马山壮民的歌谣能口口相传至今,歌师功不可没。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