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柳”精神——共同记忆下民族认同感的建构.docxVIP

“震柳”精神——共同记忆下民族认同感的建构.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震柳”精神——共同记忆下民族认同感的建构 【摘要】:发生在民国九年冬季(1920年农历11月7日夜)的海原大地震已经过去94年了,但关于这场灾难的记忆却被后人永远的保存了下来,本文以海原大地震遗留下来的震柳为引子,引出有关大地震的民间记忆,并根据搜集到的民间歌谣、口述史、文史资料抽象出共同记忆下的民族认同感的构建。一次民族性的灾难可以激发每个民族个体的民族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就是对这个民族的整体认同和向心力。灾难过后,每个个体都是在享受这个团结、有温情的过程中提高了对这个民族集体的归属感,也加深了对这个民族的认识。而这种民族认识对于民族认同感的维系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震柳;民谣;共同记忆;民族认同感 在宁夏海原县西安镇哨马营庄的村头伫立着一棵参天的柳树,[1]他静静地生长着,巨大的树枝任意伸展。整个树干被劈成了两半,漏出一副狰狞的面孔,这种面孔让人觉得即害怕又惊奇,就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般,但又不失很强的吸引力,让你迫不及待的想要追寻发生在它身上神奇的故事。回顾这颗大树,谁都不曾记得他的年龄,但他却凝聚着海原大地震那场刻骨铭心的灾难,也见证了海原人民欢乐和痛苦、共同患难、相互帮助、回汉团结、重建家园的生活历程。王明珂说曾说过,“以‘记忆’观点来看待史料,我们或能发掘一些隐藏在文字与口述之后的‘史实’”。只因一场灾难中人们的本能反应就是为了活着,为了生存,所以,经历过那场灾难的人们不曾意识到共患难留给他们的“财富”,但在后人眼中,“在文字与口述之后的史实”当中,他却是维系一个地方人民情感的重要凝聚力。而他对这一地区民族认同感的建构也通过民间童谣、文学传奇、共同记忆等体现出来。 一、童谣的预言 民国九年春夏间(1920年),大人小孩都唱“摇摇摆”儿歌,曲调多样,当年非常流行。其中有两首是这样唱的: 摇一摇,摆一摆,天上的神仙下凡来。 不言不语不吃饭,见了凡人跪下拜。 吓坏了凡人跑得快,你看古怪不古怪。 摇摇(儿)摇,摆摆(儿)摆,地下的屁蜂蚂(蚂蚁)出洞来。 又有一位白胡子讨吃(乞丐)老汉,腰插打狗棒,一只烂手里拿着个新桃子,一只好手里拿着个烂桃子,领着个小白狗娃儿,到处喊卖桃要饭。于是便出现了一首流行的儿歌“卖桃歌”: 狗娃儿老汉满乡转,挨门串户去讨饭。 嘴喊卖桃没背桃,惹得娃娃嗖狗咬。 好手里桃儿稀巴烂,烂手里好桃嘟噜噜转。 人问他手咋得烂,他说手(守)烂桃(逃)不烂。 老人们都说“小儿谣言天说话,若能早解开,就可避免许多灾难”。按照这种说法,白胡子老汉是在用“手”和“桃”暗示人们:守在家里必死无疑,逃到外面还可以活命。 具有预言作用的童谣,其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吕肖奐在《中国古代民谣研究》一书中将之总结为两个原因。其一,用谶纬神学理论解释这种现象就是,上天通过灾祸星精“惑”儿童的方式向世人发出警告。或者灾祸星精亲自下凡化身儿童传达上天的旨谕。如《隋书·天文志》,“凡五星盈缩失位,其精降于地为人。岁星降为贵臣;灾祸降为童儿,歌谣嬉戏;填星降为老人妇女;太白降为壮夫,处于林麓;辰星降为妇人。吉凶之应,随其象告。”[2]反映了中国古人的童谣天人感应观。其二,认为是儿童的嬉戏之言,是无意识的创造。儿童是单纯的,是无忧无虑的,这符合儿童心理行为学。[3]如,“童龀之子,未有念虑之感,而会成嬉戏之言,似若有凭者,其言或中或否,博览之士,能懼思之人,兼而志之,以爲鍳戒,以爲将来之驗,有益於世教。”[4] 对于深信谶纬之说的人而言,这些流传于大地震前预言式的童谣是上天对人们的暗示,只不过当局者迷没能被领悟。当大地震真的来临并毁灭了他们的家园后,对于经历了这场血雨腥风之灾的人们而言无疑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村庄被夷为平地,尸骨遍地,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如同噩梦一般给人们留下了令人心悸的映象,使人们在记忆中会有意无意的把这件事神秘化,也就极为自然的将大地震与种种童谣联系在一起。 然而,对日常生活的异样感受才是他们情绪紊乱的根本原因。从资料的记载来看,那些预言式的童谣似乎也不全是后人的附会。从有记载的1920年海原大地震资料来看,震前灾象较明显。“动物,鸡犬不宁,或无故乱啼,或凄惨吠叫,群狼长嚎;地下水,井中水位或升或降,水量或枯或溢;地光,山中闪闪发光,时有红光或白光出现,西北天空火球滚动;地声,夜间有闻山谷空响或撕布之声,临震前地下有‘咯噔噔’或炸雷般巨响;气象,持续大旱,爆发性增强,或骤然降雪降雨,土雾弥漫,日月昏暗;星象,陨石如雨降落;其他,黄土崖边无端掉土”。[5] 二、地震来了 民国九年冬季(1920年农历11月7日夜),中国宁夏南部海原县和固原县一带发生8.5级特大地震,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