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琼剧与闽南戏的文化渊源.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琼剧与闽南戏的文化渊源 摘要:琼剧与闽南戏的联系由来已久,尤其是两者间的文化渊源深厚。本文试图从“琼剧的南迁”、“闽南戏的融合”、“琼剧重返岭南戏曲文化圈的意义”三个大方面对琼剧与闽南戏的文化渊源进行探析。 关键词:琼剧;闽南戏;文化渊源 琼剧起源于明朝,已有近400年的发展历史,它不仅被称为“海南文化名片”,还被称为“南海红珊瑚”。而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琼剧演艺市场缩小,人才流失,又因语言和年龄限制,观众日益减少,加上政府和文化媒体的支持力度不够,缺少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剧目。琼剧的发展出现了滞后的现象。目前的大环境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作为海南最为重要的文化象征和精神体现,琼剧的传承与发展迫在眉睫。本文试图从“琼剧的南迁”、“闽南戏的融合”、“琼剧重返岭南戏曲文化圈的意义”三个方面对琼剧与闽南戏的文化渊源进行探讨,为琼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微薄建议。 一、琼剧的南迁 吴冠玉在《说说琼剧鼻祖李庆隆》一文中提到,龙弄岭长眠的戏班祖李庆隆,是个福建人,在明末清初时随人口的迁移,来到海南,定居在了龙塘镇。“闽南杂剧”也随着传入海南。陈涣在《打断骨头连着筋——琼剧融入闽南戏剧文化圈的构想》也提到了闽南语在福建南部地区被广泛运用着,从南宋以来,由于闽籍祖先的几次大规模对外迁徙,渐渐辐射到了台,浙,粤、琼等部分地区。有资料显示,闽南语系的戏剧种类丰富,有着数十种的传统地方戏剧,琼剧属于其中有代表性的戏剧。陈铭枢在《海南岛志》载:“戏剧之在海南,在元代已有手托木头班之演唱,来自潮州。 正所谓适者生存,琼剧正是遵循了这一法则,在海南扬长避短,充实创新发展自己,才得以“定居”于海南。《说说琼剧鼻祖李庆隆》中提到,李庆隆擅长文戏和武戏,还通晓音乐,他平日里除了演出外,还会在定安一带开设馆进行教戏。李庆隆既传播“闽南杂剧”,又注意学习、吸收海南当地的民歌、八音、道坛乐曲等海南民间音乐,他可谓对琼剧的形成和发展做了重大的贡献。陈明春曾在《浅谈琼剧的发展》中提到了琼剧是海南戏剧中的主要剧种,琼剧源自弋阳腔,明朝中期时经过闽南、潮汕传入了海南。琼剧从形成、发展到如今也已有360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闽南杂剧”而逐渐地方化。除了交替使用海南乡音,吸收民间小调,歌舞八音,道坛乐曲等,还创建了新行当,文武行当比较齐全。唱腔也非常丰富,富有强烈的地方色彩。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如此琼剧的生命力才更加的旺盛,才能够适应海南的发展,受到海南人民的喜爱。有了海南人民的喜爱,如此的坚硬后盾,使得琼剧发展得更加的欣欣向荣。 琼剧在海南及岭南地区都曾留下耀眼的光彩。《说说琼剧鼻祖李庆隆》一文中还提到清光绪28年(1902年)春,琼山县的“顺”字琼剧班班主许京达、许汀梅带班到龙塘演出琼剧,却意外地受到阻碍,却在祭拜李庆隆后,演出一帆风顺。从此以后,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到龙塘演出的琼剧戏团,都到龙弄岭祭奠李庆隆,以祈求演出成功。这一惯例一直沿袭到现在,还出现了“没有定安不成剧团”这句俗话。赵康太在《海南文化历史形态的研究——兼论琼剧文化》中特别阐明,琼剧文化并不仅指琼剧这一地方剧种。琼剧文化虽然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它却有着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积淀着人类三千年来开发海南和建设海南的伟大实践,与任何一种中国地域文化相比,都毫不逊色。 二、闽南戏的融合 琼剧的唱腔是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中完善的。据艺人相传,早期的土剧(琼剧)是弋阳腔。《海南岛志》云:“土戏所唱腔调,初唯用潮音,其后,代有变易,杂以闽广歌曲,表演唱工。”所谓潮音、闽广歌曲,其腔调都受弋阳腔影响。所谓弋阳腔,是宋元南戏在江西弋阳一带与当地方言和民间歌谣相结合的产物。弋阳腔形成之后,就很快地开始向长江南北的广大地域发展,明人徐渭《南词叙录》云:“今唱称弋阳腔则出于江西。两京、湖南、闽、广用之。” 琼剧先辈相传,自明嘉靖年代起,就有闽南戏频繁传入海南。当时的海南话与闽南话相近,海南人多来自闽南移民,无不喜欢闽南戏。清王国安的《卢侯外记》载:“古传,白沙津白帆如梭,商贾云集,通宵达旦,市者不稀,奉祀娘后,有闽、广剧,神欢人乐。”一些研究者认为,那时的闽南班声腔受到了弋阳腔影响,所以也影响到了琼剧。其实早期的琼剧是有一唱众和的帮腔,然而现在随腔伴奏的音乐,重复尾段旋律作为过门也可以算作是帮腔的遗迹。清代李调元《剧话》卷上云:“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所唱皆南曲。又谓“秧腔”,“秧”即“弋”之转声。京谓“京腔”,粤俗谓之“高腔”楚,蜀之间谓之“清戏”。向无曲谱,祗沿土俗,以一人唱而众和之。如,清末琼剧名伶王桂生,安定人(1830—1908),其曾祖父即为闽南班名伶,定居定安传艺,一家四代都成为著名艺人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