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烽文学创作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docxVIP

试论马烽文学创作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马烽文学创作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摘 要: 山西乡土文学“山药蛋派”作家马蜂的作品《吕梁英雄传》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分别反映了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山西农民的斗争和生活。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作品的人民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关键词:马烽 乡土文学 《吕梁英雄传》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电影传奇》是崔永元制片并主持的献给中国电影一百周年的系列纪录片。在这部专辑中,源于山西乡土文学作家、山药蛋派领军人物马烽之手的电影就有三部:《吕梁英雄传》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和《扑不灭的火焰》,其中尤其以前两部最为著名,代表了中国乡土文学电影的最高成就。 一、吕梁英雄天下传——战争背景下的农民英雄谱《吕梁英雄传》 马烽(1922—2004),山西省孝義人,1938年参加革命,曾获省“人民作家”荣誉称号。代表作有《吕梁英雄传》《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村仇》《一架弹花机》《三年早知道》和《我的第一个上级》等。他与作家西戎合著的《吕梁英雄传》是抗战时期山西独特风情和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195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将此小说改编为电影《吕梁英雄》,,导演何群等人将该小说改编为同名电视剧,,获得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 (一)从故事到小说——英雄传奇式的新型章回体小说 小说《吕梁英雄传》以新型章回体的形式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吕梁山地区康家寨民兵奋起斗争、保卫家园的故事,描写了晋绥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民兵组织,实行劳武结合,反对汉奸维持会,配合八路军共同抗日的英雄事迹。 对此,崔永元《电影传奇》之《民兵的故事》如此解说: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提出发动群众挤敌人,就是用群众战争的办法,把敌人逐步地往外挤。在部队打运动战、反扫荡之外,民兵斗争在晋绥解放区有着非同一般的故事。1944年冬,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大会召开,《晋绥大众报》的记者马烽和西戎采访了一批被表彰的民兵英雄,写出了《吕梁英雄传》。小说最初是以故事的形式在《晋绥大众报》上连载,其精彩故事使读者对每期报纸都翘首以盼。因为当时识字率很低,小说出版后,不仅被选作公民课的辅助教材,老师讲给学生听,也有学生回到家里读,甚至睡在被子里还给大人读,还有领导在民兵大会上对大家宣讲,非常受欢迎。小说从事迹到故事,再从故事到小说,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传奇。茅盾曾经说过:人民英雄的传奇故事,不仅可以让读者认识、检讨、提高自己,还可以使人克服悲观情绪,增强信心,以此感召更多的人,使得大家团结起来,人人皆可为英雄。 (二)从文字到影像——敌后抗战的主旋律是人民战争 1950年,刚刚成立的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第一部故事片《吕梁英雄》。半个世纪后,为向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献礼,山西作家张石山、马烽的女儿梦妮、编剧张挺,秉承马烽先生遗愿创作了《吕梁英雄传》电视连续剧剧本,8月30日,22集电视连续剧《吕梁英雄传》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隆重推出。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广阔的乡村是侵略者的葬身之地。电视剧《吕梁英雄传》的片场大多都选在了吕梁的山村里,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该剧保留了原著中的人物:民兵领袖叫雷石柱,民兵的卧底叫康明理,维持会长叫康顺风……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学的脸谱化名字; 保留了原著中鲜明浓郁的山西地域特色,黄土坡、土窑洞、土台灶、石条凳、石碾子、石马厩、破瓷碗、煤油灯、旱烟袋……无一不展现着六十年前吕梁抗日战场的原始质朴风貌,使观众不仅体会到那段悲壮的历史,还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山药蛋”气息,是当年众多同题材影视剧中的上佳之作,轰动一时。《吕梁英雄传》真正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 二、人说山西好风光——和平年代的桃花源《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郭沫若有诗:“杏花村外贾家庄,红旗高举在汾阳。”贾家庄名气之大,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从全国农业机械化的一面红旗,到1979年经济总收入达到102万受到国务院嘉奖,到如今成为拥有村史展览馆、马烽纪念馆、图书馆、村报村歌的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这一路走来,都与一个人息息相关——马烽。 (一)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家是人民的口舌 1958年前后,马烽挂职汾阳县委副书记。两年中,他一辆自行车,一副铺盖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胳膊、脸被晒得黑红,看上去就是个憨厚朴实的山民。 贾家庄人武士雄,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主人公高占武的原形,他回忆马烽:“他那时候就住在我们村,我是团支书,我们青年团有三个任务:宣传婚姻法、宣传粮食统购统销、成立合作社。他总和我们一起开会,一起搞宣传,不仅和农民们同吃同劳动,还要进行文学创作。白天干农活,晚上点着麻油灯,叫我们去聊天,我们是闲聊,他是记录。聊完了,他就招呼我们休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