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作业后留给我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次作业后留给我的思考 六里小学 平张芬 在练习课上,我让学生们做语文园地七中的作业,我在教室里来回巡视,查看学生们的作业。约十分钟后,大部分学生要做第四大题阅读理解。短文的题目是《小猴的新衣》,大意是这样的,小猴打算为自己做一套新衣,但一套衣服要多少布料,小猴不明白,于是它先向大象伯伯请教,大象告诉它最少要十五米,接着松鼠叔叔请教,松鼠告诉它五十厘米就够了,最后向山羊阿姨请教,山羊用尺在小猴身上量了量,告诉它只需要二米。小猴买了二米布,山羊帮它做,小猴终于穿上了合适的新衣。文后的习题是1、短文共( )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共( )句话,用横线画出小猴说的话。2、小猴做新衣先请教( ),再请教( ),最后请教( )。3、小猴能穿上合适的新衣是因为( )。乍一看,问题并不难,原以为学生们能够独立解决,但事与愿违,半节课过去了,中等及中下的学生仅做了1—2个填空题。我走到他们身边时,有的紧锁双眉,做出一副冥思苦想之状,有的认真默读短文,似乎在短文之中寻找答案,有的咬着笔杆,双眼望着前方,好像在思索着什么……一股无名怒火从心底蹿起,我真想提高嗓门大声训斥。当我走上讲台时,我改变了初衷。我说:“同学们,今天的阅读理解过于简单,所以老师不想与往常一样,不再作集体分析,对于个别基础实在太差的学生,老师会个别辅导,做完之后,就可以面批了。”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先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接着各自看起短文来,最后纷纷拿起笔写了起来。通过面批,学生们答题的正确率较高,全班只有五位学生因确实不能独立读懂短文,而向我请教。 事后,我很纳闷:明明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为何一定要等到老师分析之后再写上答案呢?下课后,我跟这些学生进行了交流,我问:“老师觉得你们都很聪明,为何把阅读理解题放在一旁呢?”学生1:反正您会分析,分析之后我写上的答案肯定是对的,我自己做,有时会错,错了还要擦掉,挺麻烦的。学生2:我觉得老师帮我们分析习题做起来容易,自己去读懂短文太累了…… 学生的话语留给我深深的思考,我开始努力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学生已掌握了老师教学的方法,如稍难的习题总是在收本子前集体讨论、讲解,就如一位年轻的妈妈对刚落地学走路的孩子总不放心,担心他会摔跤,他会摔疼,因此大手总是紧紧地拉着小手。岂知,小孩没有学会摔跤,怎么才能学会走路呢?而我的教学亦是一样,总怕学生没有思考的方向,或思考错了,或考虑不全,因此小心翼翼地扶着学生走每一步,久而久之,我的许多学生养成了一遇到疑难问题,就学会了等,等老师分析,等老师讲解,等老师的答案,而这与新课改的精神是格格不入的。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得正确处理扶与放的关系,让学生在独立解题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从教师的教会学习向学生的学会学习转变。 ?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