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7个民法理论问题总结 .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一 【干货】7个民法理论问题总结 1.遗赠为何被理解为单方行为、单务行为? (1)在民法中,赠与是双方法律行为,遗赠是单方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遗嘱,只不过继承人的范围不同而已。将遗赠设定为单方行为,主要是基于公序良俗的考虑。试想,被继承人,即将驾鹤西去,欲将财产赠给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显然,是要通过遗赠实现自己最后的意愿。如果受赠人知道后,就向被继承人表示不接受,可能会使被继承人死不瞑目呢!如果遗赠的受赠人不愿意接受,等被继承人死后,保持沉默就足够了。 (2)虽然通常认为,单务行为与双务行为是对于双方行为的分类,但是由于遗赠的特殊性,相对于遗赠扶养协议,又常被说成是单务的,这是从遗赠具有的赠与意义来说的,通常只在与遗赠扶养协议比较时,才这样讲。这也是一种规范用法。 2.两种“先后”观念的确立 (1)时间的先后 生活中理解的先后,通常是时间的先后,如今天学民法,明年学刑法。但是民法中讲先后时,常指的是逻辑的先后。 (2)逻辑的先后 出于思维与表达需要,通常会先说某一个概念,再说另有一个概念,但是两个概念所指涉的事实往往是同时发生的。比如,法律事实是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原因,基于人类思维中先因后果的逻辑,必然要说先有法律事实,再有法律关系,但是,这里的先后不是指发生时间的先后,而是逻辑的先后,因为法律事实出现的同时就立即会有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再比如,民法中讲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时,通常先讲成立再讲生效,而且成立与否的判断是一种事实判断,生效与否的判断是价值判断,但是成立与生效的所谓先后也是逻辑上的先后,因为除个别情况下附生效条件、附始期或需要审批的法律行为之外,绝大多数情形,成立与生效是同时发生的,正因为此,合同法才会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3.订立遗嘱的行为是财产行为 这是真题中曾经的一个正确选项,因为根据继承法,通过订立遗嘱,只可能发生财产的继承,不可能有身份的继承。但是,民法总则规定了遗嘱监护后,很多同学产生了疑问。 这是很好的问题。说明两点: 其一,遗嘱监护,是父母做监护人时,行使法定监护权的方式,理论上被叫做是法定监护的延伸,当言及订立遗嘱时,若无明确点出是作为监护人的父母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的话,指的就是以遗产继承为目的遗嘱,因为遗嘱监护,主体特定,只有父母才可以; 其二,财产行为对应的概念是身份行为,身份行为作为一种法律事实会导致身份权的变动,通过遗嘱指定监护,虽然没有让被监护人获得什么身份,但却确定了被指定人的监护人身份,理解为身份行为确有根据,但是,言及订立遗嘱时若未明确是父母确定监护人,就不是这种情形。 结论:只要未明确订立遗嘱是父母确定监护人,按照规范理解就是说的当前继承法中的遗嘱继承,作出其是财产行为的判断,还应该是正确的。 4.为什么说附义务的赠与是单务合同? 关键还是理解什么是双务合同。所谓附义务赠与,比如赠与房屋一套,但要求受赠人只能自己住。只是为了实现特定目的,不自己住也不会影响赠与人的权利实现,也不存在违约责任,只是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而已。 真正的双务,如买卖,卖方交付标的物是义务,对应着恰恰买方有请求交付的权利,反之,买方有支付价款的义务,对应着卖方恰恰有请求支付价款的权利,这才是真正的双务。好好想想,先按照规范的界定理解了双务,再看这个问题,才可能真明白。真正的双务,首先双方都必须有义务,其次,一方履行义务还必须是为了对方权利实现的需要,不履行就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5. 关于法律行为合法性难题的说明。 《民法总则》第133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据此,立法之中,不再强调法律行为的合法性,那么,在理论上,将行为分为合法行为与不合法行为时,将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均放在合法行为之中,又当如何理解呢? 这里理论界定与立法定义的差别。立法定义,强调法律行为的构成,以便于法律适用,若立法中强调合法,则只要不合法,则一律不能认定为法律行为,由此,就会产生无效法律行为是否是法律行为的难题,故《民法总则》第133条修正原来的规定,删掉合法性在立法中的界定,是值得称道的。当理论上,基于合法与否认识行为时,将法律行为归于合法行为之列,是因为理论的界定,考虑的是事物的共相本质,即是对于正常状态下法律行为的描述。正如在理论上将人界定为“是理性的动物”,并不排除幼童或疯子等不能理性思考的人作为人的存在一样(朱庆育:《民法总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01-103页)。法律行为的正常状态,当然是合法的。

文档评论(0)

haoxinqing6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