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版.docx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药资料推荐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腻。 (二)气滞血瘀证:下腹刺痛,带下量多,经行不畅、有块,情志不畅。 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 (三)寒湿瘀滞证:腰腹冷痛,带下色白质稀伴月经量少或后期痛经。舌 质黯,苔白腻。 (四)肾虚血瘀证:下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带下色白质清稀,头晕耳 鸣。舌质黯淡,苔白。 (五)气虚血瘀证:下腹坠痛,带下量多,色白,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 舌淡黯,苔白。 二、常见症状 / 证候施护 (一)疼痛 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 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劳动。 注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等穴。 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遵医嘱中药湿敷,取小腹、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医药资料推荐 遵医嘱中药熏洗,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二)带下异常 观察带下量、色、味的变化。 保持会阴清洁。 遵医嘱中药外洗。 (三)月经异常 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症状,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注意经期卫生,选择宽松透气的衣裤,不使用不洁卫生用品。 教会患者通过自查基础体温等简单方式监测月经周期。 遵医嘱耳穴贴压,痛经者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子宫等穴。 遵医嘱中药外敷。 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 药物治疗 内服中药(详见附录 1)。 注射给药(详见附录 1)。 外用中药(详见附录 1)。 (二) 特色技术 穴位按摩(详见附录 2)。 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 2)。 中药外敷(详见附录 2)。 药熨法(详见附录 2)。 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 2) 医药资料推荐 中药湿敷(详见附录 2)。 中药熏洗(详见附录 2)。 艾灸(详见附录 2)。 中药外洗(详见附录 2)。 耳穴贴压(详见附录 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注意个人卫生,注重经期、孕期、产褥期保健,卫生用品要清洁。 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经期及月经干净 3 天内禁房事、盆浴、游泳。 避免不洁性交,性伴侣有性病者需一同治疗。 做好计划生育措施,尽量避免行人流、上环等手术。 加强体育锻炼,可练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盆腔康复操(详见附件) 等。 (二)饮食指导 饮食以清热利湿的食品为宜,忌食辛辣刺激、生冷的食品。 湿热瘀结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苦瓜、冬瓜等。食疗方:冬瓜赤 小豆汤。 气滞血瘀证:宜食疏肝行气、化瘀止痛的食品,如乌梅、柠檬等。食疗 方:佛手玫瑰花汤。 寒湿瘀滞证:宜食祛寒除湿、化瘀止痛的食品,如桃仁、荔枝等。食疗 方:桃仁粥。 肾虚血瘀型:宜食补肾化瘀的食品,如黑豆、玫瑰花等。食疗方:黑豆 粥。 气虚血瘀型:宜食益气健脾化瘀的食品,如桃仁、山药等。食疗方:山 医药资料推荐 药桃仁粥 (三)情志调理 护士主动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减少复发的机率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消除患者不安紧张情绪。 根据患者的辨证,给予音乐疗法。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肝、神门、交感、脾等穴 .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药资料推荐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 文化程度: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口 否口 证候诊断:湿热瘀结证口 气滞血瘀证口 寒湿瘀滞证口 肾虚血瘀证口 气虚血瘀证口 其他: 、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 护理效果 疼痛口 评估疼痛口评分: 体位口 保暖□ 其他护理措施: 中药保留灌肠□ 应用次数 药熨法□ 应用次数 中药离子导入□ 应用次数 中药湿敷口 应用次数 艾 灸口 应用次数 穴位按摩口 应用次数 中药熏洗口 应用次数 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次,应用时间 次,应用时间 次,应用时间 次,应用时间 次,应用时间 次,应用时间 次,应用时间 好 □ 较好口 一般口 差 □ 疼痛评分: 带下异常口 1.观察□ 2?外阴清洁口 3.其他护理措施: 中药外洗口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好 □ 较好口 一般口 差 □ 月经异常口 1.观察□ 2?外阴清洁口 监测体温口 其他护理措施: 耳穴贴

文档评论(0)

4977212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