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书记在农经网交流会发言.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1年书记在农经网交流会发言 同志们 一、突出气象重大作用。 极端气候异常频繁,一是气象工作是科学防灾、避灾、抗灾、减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也是十年九旱,常年旱洪交替,近年来更是频繁发生,各级气象部门积极提前介入,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作出了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为市上的防灾、抗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我把握了防灾抗灾的主动权,变对抗性生产为适应性生产,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气象保证。 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二是气象工作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抓手。气象工作是政府直接面向社会提供有效的持续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加快发展气象事业,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平,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对政府社会服务的需求,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大面积干旱、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土地荒漠化、粮食产量波动、流行病传播等等,三是气象工作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构成严重威胁,使人类社会共同面临资源短缺,发展严重受到气候资源制约。同时气候资源又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资源,保护并合理利用,将是取之不尽的环境资源。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资源丰富多样,空中云水资源、农业与生态气候资源等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特别是正在加速构建现代农业,更需要发达的气象事业作保障。因此,要树立“资源气象”理念,大力发展气象事业,顺应气候变化,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气候资源,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优化农业结构、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突破性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二、突出夯实基层基础。 进一步加快现有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完善气象观测站网。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努力向“一流台站”目标奋进。此基础上,结合我市城乡防灾减灾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主要江河流域、主要城镇、重点旅游景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气象灾害频发区、有一定规模的工业集中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有规模的新农村片区等区域气象观测站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已建成的100个区域气象观测站监测信息准确、数据传输畅通,上报率达95%以上。 为气象灾害监测和应急管理提供高效率的网络支持。特别要加快气象信息网络外联网建设步伐,二要加强气象信息支撑系统建设。抓好气象信息广域网系统和局域网系统的改造和维护工作。搭建起跨部门、跨行业的气象信息交换平台和公共信息发布平台。 对人工影响天气设施进行合理加密布局。今年,三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建设。根据抗旱减灾、云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必须对全市现有天气作业车载火箭进行升级换代,邻水县建设一部车载雷达,提升设施水平,增强人工增雨作业实效。 三、突出拓展业务领域。 增强气象服务的指导意义,一要提高气象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气象信息的精确度和时效性。充分发挥气象服务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目前,市天气预报准确率仍在80%左右,气象信息精确度还应进一步提高。为此,各级气象部门一定要把精确度和时效性作为改进气象服务的两个重要内容抓紧抓好,积极拓展气象信息收集渠道,认真做好气象数据采集,提供详实气象资料,加强综合分析,发布科学预报。 气象需求将日趋多元化和专业化。气象部门要及时把握气象需求的变化趋势,二要丰富气象服务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按照发展“多轨道、无缝隙、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的要求,重点在提供气象灾害应急服务、农业气象指导服务、交通安全气象保障服务、重要活动服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为政府机关、社会公众和专业用户提供无微不至、无所不在气象服务。 传递气象产品的载体,三要拓展气象服务渠道。服务渠道是沟通气象部门与气象用户的桥梁。能不能走好这“最后一公里”决定着气象事业的成败。气象部门要广辟服务渠道,建立多途径、高效率、广覆盖的信息发布体系,积极开展气象信息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特别要加强与各类大众传媒和通信企业的合作,灵活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及时播发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要着力营造人性化、个性化、标识化的气象服务界面,增强气象服务的亲和力和认同感,树立气象部门的良好公众形象。 提高气象科技支撑能力四、突出实施科技兴业。 市广大气象科技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8****70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优质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