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证八宿屋村蚊虫叮毛竹的传说.docx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查证八宿屋村蚊虫叮毛竹的传说 關键词:八宿屋;水源地;蚊子的习性;人文地理 童年时常常听外婆讲起她老家浙江省嵊州市里南乡八宿屋村蚊虫叮毛竹的故事,对此我甚是好奇。为了解开儿时心中的谜团,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八宿屋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留宿当地体验了一番。 这是藏在大山深处一个古旧的小山村,黑瓦土墙的民居斑驳沧桑,几处粉壁夹杂在浑黄的土墙间显得突兀而鲜亮,树木阴翳间偶尔露出断壁残垣的一角,焦黑的椽柱显出被火焚烧后的颓败。缱绻的、幽香的、丝丝缕缕的大山的气息浸入呼吸,淡淡的宁静蕴藉在和风细雨里,仿佛给身心披上了一件淡青色的淄衣。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村巷寂寂。绕过几堵塌圮的土墙,村里的老人指着一座院落说:“喏,这就是八宿屋的出典,当年朱元璋就是在这里借宿了八宿。” 传说朱元璋借宿周家台门的二间小屋时,屋主说:“这屋后就是竹园,蚊虫特别多,委屈了!”朱元璋却高声说:“不要紧!我老朱在此住宿,叫蚊虫去叮竹好了。”据说从那天起屋里就没有蚊虫了。蚊虫是我们老家的土话,就是蚊子的意思。 我们到村庄各个角落转了一圈,发现八宿屋的蚊虫叮毛竹是有由来的,村子里确实少有蚊子,但山上毛竹林里的蚊子却很多。 蚊子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蚊4个发育阶段。其中三个阶段都在水中生长,只有成蚊阶段才离开水。任何积水都有可能成为蚊虫的孽生地,如沟渠、池塘、树洞、房前屋后小型积水等。八宿屋村地势高,整个村子由里到外地形由高到低,不容易形成积水。八宿屋村的水源地也离村子较远,一个水塘在距村子500米处,另一个在1000米处,且与竹林相邻。这样,水自上而下流,整个村子就相对比较干燥。显然,村里的条件不适合蚊子繁殖。 夏秋季节是蚊子繁殖最快的时节,蚊子的出没与气温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蚊子在17℃以下不再咬人,八宿屋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庄,海拔500米左右,气温相对较低,夏天的夜晚一直比较凉爽,村民过着床上不挂蚊帐,后半夜盖棉被的传统生活。 一般情况下,人口不多,环境卫生好、少污水的地方就不容易滋生蚊子。八宿屋村总共两百多人口,零落地分布在几个小山坡中。古时更没几户人家,原先垃圾都顺着山脚下的溪江流到下游,因此村庄里生活污染少。村子屋前屋后还生长着许多小草,带队的村民随手拔起几枝,对我们介绍说这种草具有驱蚊的作用。我俯身闻了闻,还真有一种独特的气味。 走进竹林,远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不但分不出枝竹、枝干和枝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原本夏日毒辣的太阳,在竹的遮蔽下变成了稀稀疏疏的亮斑。脚下是松软湿润的土壤,人走过,只留下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站在竹林中间,我们听到了蚊子嗡嗡的声音,两个大水塘边的毛竹上叮着密密麻麻的蚊子,望去黑乎乎的一片。整片竹林显得阴暗潮湿,是蚊子繁殖和生存的最佳去处,也是蚊子跑进竹林而不去村庄的真凭实据。 经过考证,我们终于明白八宿屋蚊虫叮毛竹主要和当地的水体、环境卫生、人口和植被等因素有关。 我已经洞悉关于无蚊村的谜底,至此“含金量”极高的朱老皇圣旨也完全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但愿美丽的传说如老酒般久而弥醇、代代相传。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