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真题试卷及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1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真题试卷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真题 提醒: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老板甲春节前转移资产,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劳动部门下达责令支付通知书后,甲有意失踪。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立即抽调警力,快速将甲抓获。在侦查期间,甲主动支付了所欠工资。起诉后,法院依据《刑法修正案(八)》拒不支付劳动酬劳罪认定甲行为,甲表示认罪。相关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 A.《刑法修正案(八)》增设拒不支付劳动酬劳罪,表现了立法服务大局、保护民生理念 B.公安机关主动破案处理社会问题,发挥了保障民生作用 C.依据《刑法修正案(八)》对欠薪案审理,表现了惩教并举,引导公民遵法、社会向善作用 D.甲已支付所欠工资,可不再追究甲刑事责任,以利于实现良好社会效果 【司法部答案】D 【考点】拒不支付劳动酬劳罪 【答案解析】本题实属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壳考查考生对拒不支付劳动酬劳罪掌握。A项、B项、C项表述,均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均不妥选。《刑法》第276条之1第3款要求:“有前两款行为,还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劳动酬劳,并依法负担对应赔偿责任,能够减轻或免去处罚。”显然,“能够减轻或免去处罚”并非“可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所以,D项错误,当选。 2.甲和乙女恋爱。乙因甲伤残提出分手,甲不一样意,拉住乙不许离开,遭乙痛骂拒绝。甲绝望大喊:“我得不到你,她人也休想”,连捅十几刀,致乙当场惨死。甲逃跑数以后,投案自首,有悔罪表现。相关本案死刑适用,下列哪一说法符正当律实施中公平正义理念? A.依据《刑法》要求,当甲杀人行为被评价为“罪行极其严重”时,可判处甲死刑 B.从维护《刑法》权威考虑,不管甲是否存在从轻情节,均应判处甲死刑 C.甲轻率杀人,为严防效尤,即使甲自首悔罪,也应判处死刑立即实施 D.应该充足考虑并尊重网民呼声,以此决定是否判处甲死刑立即实施 【司法部答案】A 【考点】死刑适用对象 【答案解析】本题实际考察死刑适用对象问题。《刑法》第48条第1款第1段要求:“死刑只适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犯罪分子。”所以,死刑适用对象是“罪行极其严重”犯罪分子,反过来,“罪行极其严重”是适用死刑必需条件而非充足条件(更非充要条件)。所以,A项符合题干要求,当选。B项、C项忽略法定量刑情节、酌定量刑情节,有失偏颇,不选。D项认为“应该充足考虑并尊重网民呼声”,和目前刑法、司法解释要求不符,亦和刑事政策不符,不选。 3.相关罪刑法定标准有以下见解: ①罪刑法定只约束立法者,不约束司法者 ②罪刑法定只约束法官,不约束侦查人员 ③罪刑法定只严禁类推适用刑法,不严禁适用习惯法 ④罪刑法定只严禁不利于被告人事后法,不严禁有利于被告人事后法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 A.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 B.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 C.第④句正确,第①②③句错误 D.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司法部答案】C 【考点】罪刑法定标准 【答案解析】罪刑法定标准既约束立法者,也约束司法者罪刑法定既约束法官,也约束侦查人员,罪刑法定标准需要落实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一直。所以,第①②句错误。罪刑法定标准既严禁类推适用刑法(不严禁有利于被告人类推),也严禁适用习惯法。所以,第③句错误。罪刑法定标准只严禁不利于被告人事后法,不严禁有利于被告人事后法。所以,第④句正确。综上,C项当选。 4.下列哪一选项组成不作为犯罪? A.甲到湖中游泳,见武某也在游泳。武某忽然腿抽筋,向唯一在场甲呼救。甲未予理会,武某溺亡 B.乙女拒绝周某求爱,周某说“如不答应,我就跳河自杀”。乙明知周某可能跳河,仍不一样意。周某跳河后,乙未呼救,周某溺亡 C.丙和贺某到水库游泳。丙为显示泳技,将不善游泳贺某拉到深水区教其游泳。贺某忽然淹没,丙有点害怕,忙游上岸,贺某溺亡 D.丁邀秦某到风景区漂流,在漂流筏转弯时,秦某安全带忽然松开致其摔落河中。丁未下河救人,秦某溺亡 【司法部答案】C 【考点】不作为犯罪 【答案解析】甲到湖中游泳,见武某也在游泳。武某忽然腿抽筋,向唯一在场甲呼救。甲未予理会,武某溺亡。甲没有救助武某义务,所以甲不组成不作为犯罪,A项不选。乙女拒绝周某求爱,周某说“如不答应,我就跳河自杀”。乙明知周某可能跳河,仍不一样意。周某跳河后,乙未呼救,周某溺亡。乙没有救助周某义务,所以乙不组成不作为犯罪,B项不选。丙和贺某到水库游泳。丙为显示泳技,将不善游泳贺某拉到深水区教其游泳。贺某忽然淹没,丙有点害怕,忙游上岸,贺某溺亡。贺某溺亡于深水区是因为丙行为造成,丙应该为其先行行为负责,所以丙组成不作为犯罪,C项

文档评论(0)

181****85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