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大学语文》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地位与特质 钱穆说:“一民族文字文学之成绩,每与其民族之文化造诣,如影随形,不啻一体之两面。……欲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之独特与优美,莫如以中国民族之文字与文学为之证。”诚哉斯言,在悠久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中,文学作品是保存得最完备的。音乐在古代曾经十分发达,但因为乐谱的失传与记谱方法本身的复杂繁琐,韶虞武象、阳春白雪之类的美妙音乐都只是徒留其名而无其实了,就是唐代乐舞的盛况也只能从文学的记载中来了解。书法绘画也受载体的限制而难于见到真迹。文学作品却三千年来大部分得以完好保存,而且三千年前的文学作品因为语言文字的相对稳定,至今还可以从原作直接欣赏,我们在吟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类的诗句时,无须翻译就能会心会意。这在整个世界文化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所讲的文学其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可指一切语言性符号,“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的所谓文学与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在中国古代,“文学”或“文”一词的原初意义,即指文章和博学。先秦时期,孔子讲的“博学于文”与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中的“文学”,都指广泛意义上的学问或文化。尽管如此,“文学”一词一开始就突出了“文采”的含义。汉代的“文学”仍指文章博学,特别是儒学,但“文采”的含义得到了强调,人们开始把“文”与“学”、“文章”与“文学”区别开来,称今天意义上的文学为“文学”或“文章”,而称学术著作为“学”或“文学”。这说明,从两汉时起,文学的“文采”与“博学”双重含义受到分解。 狭义的文学多指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狭义的文学概念出现于魏晋南北朝,从魏晋时代起,文学逐渐地将“博学”的含义排除出去,而专注于以富有文采的语言去表达情感。到了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范晔的《后汉书》则于《儒林列传》之外单立《文苑列传》,这些都标志着文学已从广义的文化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获得独立发展的地位。文学自身特殊性的确立具体表现在文笔之分、文体辨析与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可知六朝文章有“文”、“笔”之分。文即“美文”,笔则大略指应用文。文、笔之别不限于音韵节奏,还表现在文辞的华美与情感的动人。梁元帝萧绎《金楼子·立言篇》说:“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又说:“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其实文笔之分与文体的辨析、文学审美特性的追求是相互关联的。曹丕的《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科八体,同时指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陆机《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这已经是非常自觉的审美追求了。后来挚虞《文章流别论》、李充的《翰林论》、任昉的《文章缘起》、刘勰的《文心雕龙》乃至钟嵘所编《诗品》、萧统所编《文选》,都在对文体进行细致辨析的同时,详细论述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从此以后,从审美的角度看文学,成为中国古代文论中占据显要地位的固有传统。在晚唐的司空图,宋代的严羽,明代的公安三袁、汤显祖和李贽,清代的王夫之和叶燮,直至晚清的王国维等文论家与一大批作家们那里,文学的审美性质得到坚持与伸张。 但文学的含义并非单线发展与一成不变,六朝以后,它最初的“博学”含义并没有伴随“缘情”与“绮靡”特征的突出而消退或消失,而是由于社会文化语境的特殊需要而时常复活,有时还占据主导地位。唐宋以复兴儒学为目标,以改革文风为手段的古文运动,又使“文”(文学)、“学”(学术)的分界在“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的旗帜下重新弥合。直到清代,这种广泛意义上的文学概念一直被沿用。清末民初的章炳麟还坚持认为凡著于竹帛的文字都可称之为文学,他说:“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这无疑又可理解为一切有文字记载的语言性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学。现代的文学大抵归属于语言性艺术,指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去表情达意的艺术样式,这是西方学术分类机制与中国古代狭义文学观念相互交汇的结果。 可以看出,“文学”是一个动态变迁的、富有弹性的概念,它没有严格的义界。这就提醒我们既要从审美的视角来看待传统文化,又要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待古代文学。 当文化成为解读文学的视角甚或等同于广义的文学时,我们就不能不注目于作为文学背景甚或文学本身的文化的特质。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学者们做了很多很好的归结,我们可以择其简要明白的来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从地理环境而言,属大陆文化;从物质生产方式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