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docxVIP

浅析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 一、《三十里铺》的创作背景 《三十里铺》是我国陕北绥德县三十里铺村的一首同名爱情歌曲,由当地的真人真事编写而成,是陕北信天游曲调的代表性民歌作品之一。其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女主角凤英(四妹子)家与男主角郝增喜(三哥哥)家是邻居,二人在相处中,渐渐互生情愫,当时保守的社会观念并不支持男女自由恋爱,男方家庭对这门婚事坚决反对,凤英和增喜只好将对彼此的爱意深藏在心中。后来增喜为了保家卫国,毅然决然地选择加入了八路军,在增喜临行之际,村民们都到村口的大路上为参军者送行,凤英对增喜依依不舍却不能与情郎互诉衷肠,凤英看着爱人即将离开村庄,她内心煎熬、不舍,但碍于人多眼杂,无法上前诉说自己的心意,只能远远地望着自己的心上人,将心事埋藏心底。作者常永昌目睹了凤英和增喜二人相识、相知、相爱及分别的过程,他们曲折的情感经历与深厚的感情给予了常永昌创作的灵感,于是他为这段爱情故事即兴创作了几段小曲,并以《三十里铺》为名。后来这首歌曲传唱到“鲁艺”的音乐工作者王方亮耳中,王方亮觉得这首歌曲曲调优美又极具地方音乐特色,歌词朴实无华却情感真挚,于是对歌曲进行收集整理与创编。上世纪50年代,王方亮将这首歌曲整理改编成一首无伴奏合唱歌曲,并亲临现场,指挥陕北民歌合唱团在北京进行公开演出。《三十里铺》别具一格的曲调、颇具戏剧性的情节,受到观众的热捧,自此之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开来,风靡一时。 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征 《三十里铺》这首歌曲是一首信天游曲调的作品,曲调高亢、悠扬。歌曲节奏由抒情的2/4拍与活泼欢快的3/8拍交替进行,节奏转变与情绪的转换同步。《三十里铺》的歌词保留了陕北方言咬字吐字的特点,具有浓厚的陕北风格。 (一)曲式结构 该作品调式转换较多,由g徵五声民族调式转c宫调式再转为C徵六声(加变宫)调式,为带再现部的单三部曲式,为A+B+A,由三个独立的叙事段落构成,三个段落交代了地点、人物、事件,阐述了这段爱情故事的起因、发展与结局。单从旋律的角度来看,三段的旋律几乎是完全重复的,但是却不会让听众感到单调,因为作者在B乐段运用了变奏的形式,将B乐段与其他两个乐段区别开来,A乐段与A乐段相比速度更慢,每一段的情绪都随着事态的发展而变化。 (二)旋律、节奏特征 《三十里铺》旋律舒展、奔放。作为地道的陕北民族歌曲,其旋律具有典型的下沉特点,除陕北民歌“上行二度与下行三度”的旋律特征以外,整首歌曲最大的特点就是纯四度与五度音程关系的跳进。这种跳进的特点是直上直下,符合陕北人民奔放的性格特点。这种跳进运用于歌曲中,能更为顺畅地抒发情感。 第一乐段的节奏为2/4拍,节奏平稳,速度悠缓,交代人物、地点以及赞美家乡。第二乐段的节奏转换为3/8拍,较快的速度与主人公急切的心情相呼应,到段尾“三年二年不得见面”时速度突然慢下来,以速度的突变预示主人公情绪的转变。第三乐段回到2/4拍,速度比第一乐段更慢,抒发主人公说不出口的不舍之情。 (三)语言风格 《三十里铺》采用了大量当地方言。首先,在称呼上沿用了当地对年轻男女的称呼,例如用“三哥哥”、“四妹子”指代增喜和凤英,又运用了大量的方言词汇以及语气助词,比如“洗了个手”“灰个塌塌”,中间都加了“个”字,“三哥哥走了回来哩”的语气助词“哩”字等,以凸显陕北方言的语言习惯。其次,在字音上采用了当地方言的发音,例如“四妹子和了个三哥哥”的“和”字念“huò”,“他是我的知心人”的“我”念“ě”等。方言的运用保留了歌曲的民族风味,更能凸显作品中浓郁的陕北民族风格。 三、演唱版本比较分析 目前《三十里铺》在演唱风格上有原生态唱法和学院派唱法两种,本文将对雷佳(学院派)和王二妮(原生态),以及陕北民歌合唱团(原生态)这三个各具特色的演唱版本进行分析比较。 (一)雷佳演唱版本 雷佳老师演唱的《三十里铺》属于学院派唱法,也即接近现在所说的中国唱法,借鉴美声的先进歌唱技法,再结合标准的普通话、地方方言等中华民族音乐语汇,唱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人民审美情趣的歌曲。这种唱法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有机结合,是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结晶,既注重科学的发声,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中国作品的音乐风格。 雷佳老師在演唱《三十里铺》时,摆脱了传统民族唱法“高、尖、亮”的审美趣味,运用了丰富的头腔共鸣保证声音的圆润、柔和。在气息上,运用美声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气息较传统民族唱法更深、更充盈。在语言方面,将普通话与方言相结合,大部分歌词采用普通话的发音,又将一部分方言的字音和语调保留,例如“他是我的知心人”发音为“tā sì ě dī zhī xīng réng”,以及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