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景中达到文学与美学统一的途径.docxVIP

在写景中达到文学与美学统一的途径.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写景中达到文学与美学统一的途径 [关键词]景物描写; 凸显 ;文学与美学 凡叙述性的文章,如小说,戏剧,散文,童话,寓言等,都离不开写景。文质兼美的景物描写,不但令人赏心悦目,而且还能充分调动读者的各种情愫,使之产生无限的遐想,从而使文章达到文学与美学的统一。那么,教师该如何教学生写景呢? 一、 理清顺序,凸显层次美 自然界的景物,大至日月星辰,小至花草虫鱼,都有其一定的存在顺序。顺序乱了,自己不知所云,别人也摸不到边际。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务必要教导学生先找到一种合理的写作顺序。景物的写作顺序一般有以下三种: 1.时间顺序。如朱自清先生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之所以写得简洁干净,生动传神,就是因为它是依树木开花的先后顺序行文的。 2.空间顺序。按空间顺序写景也叫“移步换景”,也就是随着作者观察点的移动,眼前呈现不同的景物,这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写景方式。空间顺序,关键是先确定一个立足点,再一步一换景。如《济南的冬天》,在描写“雪后的小山”时,老舍先生就是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先写山尖,次写山坡,最后写山腰的。 3.逻辑顺序。请看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概括描写北国雪景,再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来展现北国风光,这样由总到分,由概括到具体,景物描写不但全面,而且层次分明。 二、巧妙结合,凸显和谐美 大自然之景,有静有动。动与静并非绝对,随着观察位置,角度的不同,一切景物都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写景,就要写出动与静的特点,动与静的变化。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丛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此处写景可谓典范,作者先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写静态之景,再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写动态之景,这样动静结合,高低互补,阴阳协调,使全文熠熠生辉。 巧妙结合还需注意一个虚写与实写的问题,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此诗中,既有“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实写,又有诗人“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相像,让人在艰苦中看到希望。又如《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先实写眼前所见大海雄伟之景,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运用积极浪漫主义手法道出了自己的伟大抱负。 三、 善用修辞,凸显语言美 描写景物,要注重炼字,语不惊人死不休,因为优美的语言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要学会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连用。如吴伯箫《菜园小记》有一精美语段:“那些新芽呀,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光,发着笑,充满了无限生机。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仔细分析一下,这里就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但给人美的享受,还让人看到了新芽的无限生机和活力。又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见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多美的语言,多好的文字。作者同样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向读者展示了紫藤萝繁盛的生命力,为下文揭示文章主旨奠定了基础。 四、 调动感官,凸显情感美 凡写景之类的文章,景物描写只是基础,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才是最终目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汪国维语)以我观景,故景皆我之色彩,色彩即是我的情,当景进入我们的视野之后,它已不是纯粹的客观之景,景已成为自我情感的触发点。在景中注入“我”的情绪,凸显“我”的情趣,沉淀“我”的思考,这既是写作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可以借助于描述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声响,也可以借助于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除此以外,它还可以通过人体的感官来凸现。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般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本段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综合运用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