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在中国的历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蜡烛在中国的历史 在《楚汉传奇》第 80 集中,吕雉杀韩信的时候,说不能违了刘邦的旨意,“五种环境不能杀 ”,即 “见天、见地、见光、见铜、见铁 ”不能杀。除了有 “光”之 外,其余条件都具备了,吕雉问他光该怎么办?韩信环顾四周明白了,说 “可以把这些烛火都灭了 ”,于是韩信死掉了。从镜头上看,这里的烛火似乎是蜡烛,在其他剧情中也多见。 烛火和蜡烛还是不太一样的。古代所说的 “烛”是一种照明工具,但不是蜡烛的模样,而是类似于火把。古人讲究礼仪,在别人家做客,如果天黑还不走 的话,主人会点起火把,待火烧到木把处时,客人就应该告辞了,这叫做 “烛不见跋 ”, “烛”指的是火把, “跋”就是火把的木把。 战国时候,又出现了灯。灯的繁体写法是 “燈”,“登”在古代是一种陶制的容器,叫 “豆”,平时用来盛放肉酱。秦汉时期, “登”的形态发生变化,盘中出现了一根长钉,用于固定可燃物,手柄下端也有了底座,为的是摆放更平稳。因为 “登”基本上是青铜制作,于是就写成 “镫”。至于 “燈”字,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有。 点灯时,人们会将麻绳、苇草、松木条、树皮等捆起来,固定在灯的长钉上,作为捻子,盘中装满动物油脂,当点燃捻子时,就可以当照明工具使用了。有的灯也装有植物油脂,不过那是隋唐以后的事了。 现代人说的蜡烛,到汉朝才出现,这是《西京杂记》中说的,西汉初年,南越王向汉高祖刘邦敬献了石蜜 5 斛、蜜烛 200 枚等,汉高祖大喜。研究表明,其中的蜜烛便是我们现代蜡烛的雏形,在当时还是属于进贡呢。韩愈在 《寒食》中写道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节禁火的时候,帝王要给侯爵以上的官员、上品官员赏赐蜡烛,这说明蜡烛那会儿极为稀少,属于珍品。蜡烛的贵族身份在南北朝稍微降低了一些,但也主要应用在上层社 会,除了王公大臣,只要家里有钱还是能享受到的,但让普通百姓家照明使用还是天方夜谭。唐朝也有文献记载,古晋州(今河北省境内)给朝廷上贡的贡品中有蜡烛。唐皇帝们对宫廷蜡烛很重视的,设置专人管理。 1 / 2 到了宋朝,蜡烛出现在和西夏的边境贸易中,作为对外交换的一种商品,说明当时用得已经较为普遍了,但还是比较珍贵的。明清鼎盛时期,对外交流进一步增加,老百姓才有机会用上蜡烛。 古代没有电力,蜡烛的照明作用尤为重要。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家家使用蜡烛照明的情景已经成为老黄历,多数是用在纪念日和喜庆的日子里。 这么看起来,《楚汉传奇》里的烛火估计是蜡烛,只是挺美好的东西被吕雉用歪了。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郭志英,原题为:《蜡烛到汉朝才出现:当时极为稀少,属于珍品》 2 / 2

文档评论(0)

zdq66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