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影歌随阳关唱教学设计(钱瑞敏).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诗影歌随阳关唱 ——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音乐魅力 钱瑞敏 宿州二中 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学 教材: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 课时: 一课时 课型:综合课(多媒体教学) 课题: 诗影歌随阳关唱——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音乐魅力 教材分析: 《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人音版新课标高中《音乐鉴赏》课本中第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两首中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扬州慢》。 本课以课本中《阳关三叠》为基础,通过聆听、模唱、创作、交流等教学手段,结合语文、历史知识和流行歌曲等艺术形式,介绍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展示中国古代诗词的音乐魅力。 设计思想: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诗歌及音乐鉴赏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是把重点放在对古代诗歌的欣赏上,对音乐的进一步探究只停留在了表面,比如为自己喜爱的一首诗创编音乐,都是当成课后作业去做的,而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把创编活动放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去完成,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诗歌关系的深层理解。记得一位教学专家说过:“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做给我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进去的,我会完全理解并记住一辈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对《阳关三叠》的欣赏与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完成音乐创编。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层面上挖掘中国古代诗词,体会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在教学活动中体会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感受中国古代诗词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为诗词创编旋律,感受诗与歌内在联系,达到诗与歌的和谐与统一。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课本、图书、网络)搜集关于古代诗歌的相关知识,并收集一些歌曲以备交流。 2、老师准备充足的音像资源,为学生的交流提供补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各种媒体设备及资源 钢琴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 同学们阅读课本P172,做课前预习。 二、导入 同学们好!在新课进行之前,我来为大家唱首歌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大家对我唱的歌词熟悉吗?对,这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一首词,词牌为《水调歌头》,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千古佳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音乐魅力。 出示课题: 诗影歌随阳关唱——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音乐魅力 (此环节的设计思想:这首歌作为一首流行歌曲,为大部分学生所熟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新知的欲望。) 三、新课教学 (一)聆听感受——《阳关三叠》音乐片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诵诗作《送元二使安西》。 (同学们可以做很夸张的动作来朗读,体会断句与语气对诗歌韵律的影响。这样更容易表现诗的抑扬顿挫及起承转合的特点。) 2、请同学根据平时积攒的知识简单介绍诗作品的意境及作者。 思考: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诗人怎么的情感?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唐朝初年,由于统治者采取了对农民的让步政策,使得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从贞观元年至安史之乱以前的一百多年间,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达到了顶点。但是,随着领土疆域不断扩展,随之而来的是大批农民受征调被押上边关,去驻守边疆,农民得负担不断加重。特别是到了唐玄宗时期,政治逐渐腐败,对人民的剥削压迫也愈加残酷。服兵役者所有的服装、食粮、器械都要自备,更迫使大批农民丧家破产,背景离乡。被征农民又常常是老死不得回乡,命运更加凄惨。《送元二使安西》就是王维深刻反映唐统治者当年征戎徭役,亲友离别情怀的一首名作。 3、老师介绍《阳关三叠》的创作过程并教师范唱前四句,学生体会音乐旋律与诗词韵律的异同。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一首。它真实而集中的表现了在当时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别恨离愁这一主题。这首作品词义深沉,曲调情意绵绵,诗词与音乐交相辉映,珠联璧合,让人回味无穷、传唱不绝。 4、初听全曲《阳关三叠》 三叠中每一叠的前段是四句“起、承、转、合”式的旋律,曲调以级进走向呈现,温情而含蓄。后段的旋律跌宕起伏、错落多样,突出表现了悲伤、惜别、期待的感情。 尾声,随着一声长叹,似进入一种迷惘的梦境,包含着沉思和期待的想象。 5、分段欣赏《阳关三叠》,学生学唱主旋律。 (1)思考:第二叠与第一叠相比,情绪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讨论:三叠之间有什么丝微的变化和内在的联系? (感受《阳关三叠》艺术魅力这一环节,学生能参与并调动起来,通过读、说、唱、议等活动,初步了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