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心——《丹柯》课堂教学实录.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燃烧的心——《丹柯》课堂教学实录 生:课前五分钟演讲(略) 。 师: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聚集着乌云—— 生(齐背)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 师:文字作者是—— 生:高尔基。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高尔基的一篇文章,想起高尔基让我想起了巴金。 师:2003 年 9 月 25 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燃烧的心——巴金与高尔基》 。(板 书) 我念几段给同学们听。 师:巴金在自己的文章中几次提到高尔基,说高尔基是他喜爱的作家,甚至是他的老师 之一。 巴金进入文坛后,写作短篇小说时,在上海怀着激动的心情翻译了高尔基早期充满浪 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他说,他“特别喜欢高尔基的短篇小说” ,还说: “我那时期的创作里就 有他的影响。 ” 1982 年巴金在一篇“后记”中,谈到自己近年一直在探索文学艺术的作用时,自问道: “文学艺术的作用,目的研究是什么?” “难道我们在纸上写字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然后自 答:“一般人都承认文学的目的是要使人变得更好”———这是高尔基的名言。 1984 年 5 月 15 日巴金应日本作家井上靖的邀请, 抱病出席在东京举行的第四十七届 国际笔会,他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们呼吁: “我们的前辈高尔基在小说中描绘了高举‘燃烧 的心’在暗夜中前进的勇士丹柯的形象,小说家自己仿佛就是这样的勇士……”他希望各国 的作家们都能像丹柯那样无畏地献出自己的赤心。 (板书 丹柯)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基笔下的丹柯,看看丹柯有一颗怎样的心。 一、感受林子 活动: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是怎样的一座林子。 (学生默读) 生:茂密的、黑暗的、恶臭的。 师:重点欣赏“它们那些有力的桠枝紧紧地抱在一块儿,它们那些纠曲的树根牢牢地生 在沼地的黏泥里。这些石头一样的大树白天不响也不动地立在灰暗中,夜晚人们燃起营火的 时候,它们更紧地挤在人们的四周。 ”请一学生朗读。 (一学生朗读,缺乏情感) 师:“紧紧地”“牢牢地”“不响也不动地” “更紧地”要强调,也就是要重读。 (老师示范) 师:在这样的林子里,族人是怎样一种表现? 生:恐惧、悲哀、绝望、胆怯、伤心地哭着,把自由献给敌人,给死吓坏了。 师:那文章开头为何说“这是一些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呢?请一位同学来朗读。 生:“快乐的”应该轻快一点, “强壮的、勇敢的”越来越快。 师:请你读,不要解释。 生(试着朗读) :我读不出来。 师:你要表达什么感情呢? 生:有点讽刺的味道。 生:其实这些人并不快乐、并不强壮、并不勇敢。 1 / 5 (老师示范读) 师:“人”重读,音稍稍托长一点。 (生齐读) 二、穿越林子 师:当族人害怕、恐惧的时候,谁出现了。 生:丹柯。 师:请同学们用笔划出描写林子、族人如何对待丹柯和体现丹柯态度的语句,一学生读 丹柯,其余学生齐读族人。 (学生默读) 师:丹柯说了些什么话? 生:“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为什 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 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我们走!喂!嘿!……” 师:族人说—— 生(齐读) :你领导我们吧! 师:这时候,族人对丹柯是怎样的态度? 生(齐读) :他们相信他。 师:这时候,林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齐读) :四周是一片黑暗,他们每一步都碰见泥沼张开它那龌龊的、贪吃的大口,把 人吞下去,树木像一面牢固的墙拦住他们的去路,树枝纠缠在一块儿,树根像蛇一样地朝四 面八方伸出去……树林越来越密。 生(齐读) :他们向前走……,它们好像活

文档评论(0)

zzx1735q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