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素养形成卷之文化传承主题训练卷-2021高考语文二轮提分三维强化训练卷(山东专用)(解析版).docx

11 素养形成卷之文化传承主题训练卷-2021高考语文二轮提分三维强化训练卷(山东专用)(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提分三维强化训练卷 11 趋势预测卷之文化传承主题训练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 1 \* ROMAN 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汉服”一语,是21世纪以来由传统文化爱好者提出的社会学概念,由此引发的社会热潮反映出当下社会对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强烈诉求。从广义的社会学范畴来说,汉服是对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统称,泛指以汉民族传统服饰为主体,在社会演进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服饰特点后逐渐形成的华夏服饰体系。 狭义的汉服专指汉代服饰。“汉服”作为服饰名词首次出现在汉代文献中。据记载,西汉初年在荆楚故地的长沙国至少存在两种服饰系统——汉服和楚服。这里的汉服应当是指以关中京畿地区为代表的服饰系统,体现了来自汉代中央政府的服饰标准化规制,服饰的类型、款式、分布地域、发展渊源均与荆楚地区的服饰传统有别。 考古发现表明,西汉初年的汉服系统中存在长度不等的上衣,但以斜直交领长服为主。根据上衣的厚薄程度又有“襌衣”“袷衣”之称。以交领长服为例,其基本特点是服饰整体形态偏瘦长;领口交叉位置下移,显现出内衣领口凸起的拥颈;腰际线较低,近臀部;小曲裾;下摆前长后短,前部长可及地,后部较短、呈弧形内凹;窄细衣缘。这种款式特点与东周时期的华夏服饰体系一脉相承。东周服饰呈现多元化的地域特点,这些多元化的特点在西汉初年汉服的构建中均有所体现,汉服的基本特点均可从东周多元化的服饰体系中找到渊源。如汉服中领口独特的拥颈表现形式常见于关中地区的秦文化,下摆后部内凹的款式特点来自战国时期的海岱地区的齐文化,小曲裾的裾式特点则明显受到战国时期荆楚文化的影响。此外,以红、黄、青、白四种色系为主的单色服饰作为汉服系统的色彩装饰特点,与战国时期的诸多服饰文化均不相同。因此,以往研究中普遍认为的汉初服饰源于战国时期楚文化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实际上,西汉初年,汉服系统不仅渊源广泛,且已经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标准化的服饰风格,与当时的楚服风格存在显著差别,楚服系统自身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与战国时期的楚服风格日渐分离。 西汉中期,汉服持续吸取了楚服的款式特点,自身不断改进,形成了全新的汉服风格。同样作为代表的交领长服的整体形态渐趋宽松适体,具体表现在:领口交叉位置逐渐上移,凸起的拥颈渐趋低平;袖口由宽袖或窄袖演变为有着垂胡的阔袖;腰际线不断升高;小曲裾加长,形成细长曲裾;下摆逐渐外撒,后部常见的内凹圆弧逐渐趋平,前后平齐。与此同时,楚服也同样对自身不断进行改进,呈现出以上诸多款式特点。自此以后,汉服与楚服的款式差异日渐缩小,彼此吸收融合。 西汉中期不仅是汉代统一的服饰面貌的形成时期,也是又一全新的服饰文化格局的发端期。在这一格局下除西域诸国和西南滇文化的服饰面貌仍保留着本土特点外,汉王朝统辖的大部分地区的服饰面貌趋于统一,形成以交领右衽为基本特点的汉服体系。汉服体系中的礼服、常服、军服、劳作服饰、演艺服饰又具有各自独特的款式特点,功能丰富而又明确。尽管如此,交领右衽仍是各类型服饰的核心款式特征。在两汉四百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汉服的类型和款式虽屡有变化,甚至出现背后开合穿着的圆领反闭服,但这些并未撼动交领右衽服的核心地位,汉服的总体形制始终稳定发展。 史载龟兹国王及夫人自西汉元康元年入汉朝贺后,便“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可见西汉昭宣时期的汉服已非单纯的服饰类型或是对某些具有共同款式特征的服饰类型的统称,而是汉家礼仪的重要内容,成为汉文化的重要标识。 (摘编自王方《汉服成为中华文化符号的观察》)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以外,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可叹的是占中国总人口比例90%以上的汉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服饰。汉服,在阔别了近四百年之后,在21世纪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浪潮之中,又重回中华大地。 中华复兴,衣冠先行。汉服复兴的浅层意义在于重拾我们汉民族的民族服饰,找回汉民族统一的外在标识,重新确立中国独有的民族服饰体系。复兴汉服任重而道远,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而汉服不仅仅是一种服饰,其背后所承载的是中华礼仪、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长久以来,中国在进行对外活动时一直缺少一件能代表中国大国形象并体现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服饰。近现代以来出现的旗袍、唐装、中山装等都是改良服装,它们没有与中国千年传统服饰衔接的过程,它们承载不了中国数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国家迫切需要恢复汉服,当今的汉服复兴运动不仅仅是单纯的民间文化运动,更是受国家支持,并响应国家文化复兴和发展方针政策的民族文化复兴运动。 (摘编自张祥轩《浅析汉服复兴的当代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