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6
“僵尸肉”事件谈肉制品安全风险管理
摘要:2015年“僵尸肉”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中国肉品安全信任危机。本文对事件发生后的新闻舆情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了肉制品风险信息管理需把握的三大重要问题,旨在为食品安全事件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肉制品;预警;风险;监管
2015年6月下旬以来,部分媒体、网络以“僵尸肉”为关键词报道转载了海关部门查处走私冻肉案件相关情况,一些评论性文章指向监管体系漏洞和相关部门监管能力不足。“僵尸肉”泛指走私冻肉以及贮藏时间过久的肉品。
1“僵尸肉”事件
1.1事件起因
据媒体报道,海关总署于2015年初部署包括冻品在内的重点商品的集中专项整顿,并在6月部署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稽查抓捕行动,至6月底,全国海关共立案侦办冻品走私犯罪案件141起,查获走私冻品42万t。天津、大连、沈阳、广州、长沙、南宁等海关先后破获一批走私冻品大案,包括鸡翅、牛肉、牛(猪)副产品、三文鱼、银鳕鱼等,部分冻品因大大超过保质期而严重腐败变质[1]。舆情追踪显示,6月19日晚间央视《焦点访谈》以“猖狂的冻肉走私”为题报道了深圳查处某冷库走私冻肉相关情况,央视网络当晚上传了节目视频,当时未出现“僵尸肉”提法。6月23日上午6时许,侨报网以“70后僵尸肉你吃到过吗?从美国等国走私至中国”为题,配以多幅查处现场图片,配图文字称这些“僵尸肉”主要来自美国、巴西、芬兰、德国等国家,并称一些走私冻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显示肉龄长达40年。23日11时30分新华网刊发《新华调查: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该篇文章被迅速较快转载),13时许刊发《10万吨走私“僵尸肉”销往全国窜上百姓餐桌》,引发广泛转载,舆情迅速推向高峰,随后媒体网络笼统称之为“僵尸肉”,寓意其“死而不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1.2事件舆情概况舆情跟踪监测显示,该议题已经持续引起媒体网络热议,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事件[3]。截至7月9日10时,共监测到相关媒体报道13000篇(含转载),相关微信文章31000篇,微博主帖19万条,讨论网民81余万人次。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网、搜狐、新浪等众多媒体对相关新闻进行了报道和转载。微博@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头条新闻等均发布了相关微博。从舆论走势来看,新闻和网络关注度持续成为社会热点,主要经历了3个波峰:第一波在6月24日达到峰值,主要是一些媒体网络以“10万余吨僵尸肉销全国,部分肉龄达40年”等为题,内容中“僵尸肉”、“70后鸡爪”、“80后猪蹄”等特别抓眼球,迅速引起媒体和网民广泛关注;第二波在6月30日达到波峰,引燃源为媒体称“僵尸肉”主要来自国外战备肉,很多腐败变质;第三波主要是7月5日前后,一些评论性文章将舆论关注点引向食品安全监管。
2肉制品安全风险管理
2015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将风险管理作为本法的四大基本原则,并将风险管理作为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管制度的手段之一。本法所指的风险管理是广义的概念,包括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风险监督管理和交流在内所有与风险有关的活动[4]。就“僵尸肉”事件而言,因其涉及肉制品从境外进入中国市场被媒体曝光并被社会广为关注,其风险触发的第一道关口就是风险信息,稍有不慎将引发社会恐慌,因此风险管理首先是对风险信息的管理。一方面要求与消费者之间有效的、一致的沟通,包括如何识别问题肉,科学的烹调方法,误食问题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企业对食品安全的保证措施等,通过这种沟通改善消费者对肉制品的风险知觉。另一方面,应采取具体技术措施消除风险。肉制品属于较高风险的食品,重在防患未然,因此建立健全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是肉品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环节[5]。这也是呼应新食品安全法强调“预防为主”原则,提出风险重在防控。再次,肉品预警需要强大的检测技术支撑,因此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检验检测体系,才能保障风险预警工作顺利进行。而且,肉制品由于其食品特性容易腐败变质或者污染引发突发事件,因此使得肉制品事件具有应急性,所以快速应急检验检测技术支撑成为关键支撑技术。
2.1肉类食品风险信息管理
“僵尸肉”事件中,大部分报道呈现一边倒,却较少有质疑其真实性。“僵尸肉”引发消费者对政府监管能力的质疑,如认为走私肉入境与“九龙治水”有关。如陕西传媒网《走私“僵尸肉”横行根在多头管理》等,认为打击走私冻品要靠海关、公安、工商、检验检疫等多个职能部门配合,结果却常常是“谁都参与、谁都不管”,期待顶层设计与末端共同发力[6]。大量的“僵尸肉”类信息充斥媒体网络,还引起了广大消费者担忧,有的网民情绪激烈,有的网民无奈中调侃。如华龙网《男子买鸡怀疑遇“僵尸肉”老板为证清白自喝鸡汤》、搜狐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