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迟到的悔恨
红八月的一天 1966年的红八月,那时叶珉在北京一所中学上高一。就在这个举世闻名的红八月里,她干出了令她一生悔恨不已的事情。 这一年的3月,她刚刚入团。她的这个团入得很不容易,原因很简单,她的父亲是个资本家。在那个讲究出身的年代里,这如大山一样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但是,她从小就敬仰伟大的革命,就想入团入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贯穿她整个青年时代。她不知读了多少遍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写了多少次思想汇报,才好不容易入了团。 入团不到3个月,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红八月的一天,班里红卫兵的头、她的入团介绍人小汪,一身绿军装,系着武装带,突然威武雄壮地找到她说:今天我们到你家抄家!这样的一句话,对于她竟然像得到了一个喜帖,令她非常激动,想到的是革命对自己的信任,是给了她在革命的大时代施展身手的机会。她立刻脱口而出:我坚决同意! 小汪说:你刚入团,这是对你的考验。 她激动地回答:我一定接受组织的考验。 小汪将戴着红卫兵袖章的手臂一挥:马上去! 她们说着那个时代的豪言壮语,像是真要投入一场什么伟大的革命一样,她随同一群红卫兵一起浩浩荡荡去了自己的家。 皮带打在父亲头上 她的家是一个独门独户的小院,除了父母,爷爷奶奶和叔叔都住在这个小院里。其实,当时她并不清楚,他的父亲只是开过一家小煤球厂的小资本家。她对资本家的印象都是从电影里来的,都是灯红酒绿、醉生梦死、敲诈剥削别人。当她带领红卫兵闯进小院,一股革命之情油然而生,但是,真的面对父母和爷爷奶奶时,进门之前的勇气立刻消减,她一下子手足无措。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院子的人,看见红卫兵进了院子,已经吓得规规矩矩自动地排成了一排。小汪将腰间的武装带解了下来递给她,那意思是不言而喻的。那时,用武装带打牛鬼蛇神,是一种时尚,是革命的行动。拿着武装带,她的手在微微颤抖,心里一个劲儿地默默背诵《毛主席语录》: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却仍不住地犯嘀咕,这一武装带下去,先打谁呢?她想爷爷奶奶这么大岁数了,妈妈有病,都不能打。而且,怎么打呢?打轻了会说自己立场不坚定,打重了怎么下得去手?还不能犹豫得太久,让红卫兵看出来自己是在犹豫 她永远无法忘记这个场面,一瞬间要她的脑子风车般旋转,迅速地考虑到这么多,而且要她果断地选择好下手的对象。那一刻,院子里异常肃静,只听见她自己给自己壮胆似的叫了一声:你要老实交代!狠心甩了一下武装带朝父亲打去。闪着亮光的金属皮带环打在父亲的头上,血立刻渗了出来。父亲显然没有料到,呆呆望着她,一脸茫然。 从那天起,叶珉再没有回家。这一皮带打下去,打得她自己的心头也在流血。起初,她恨父亲给自己留下这个倒霉的出身,但她觉得不该打父亲。后来听说父母和爷爷奶奶都要被赶回老家,叔叔骂都是父亲指使她抄的家,父亲什么话也没说,默默地承担了责任,她心里一下子似一池吹皱的春水,乱得不成样子。 她不想回家,也不敢回家。她知道自己就像电影《早春二月》里的肖涧秋,选择的是离开芙蓉镇一样逃避的道路。 就在父母尚未回老家的时候,她被分配到四川甘孜林区。她硬着头皮忐忑地回家一趟。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父亲,父亲又该如何对待她。进了家门,她没有叫爸爸,只叫了声妈妈。没有想到父亲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在她临走的时候默默地帮她捆行李。她看见父亲苍老了许多,动作已经不那么灵敏了,弯弯的腰显得很沉重。在那一瞬间,她的眼泪差点没掉下来。 直到离开家、父亲送她走出家门,她也没有叫一声爸爸,她将沉重的背影留在父亲慈爱的目光中。 这个上帝是父母 她再回家时,是1971年了。那时,父母已经从老家返回了北京。在和林区伐木工人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她似乎长大了一点。林区生活艰苦,那些纯朴的伐木工人一个星期才能买到一次肉。好多人舍不得吃。她不知道他们攒着肉到底有什么用,一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工人在父亲生日的时候给家里寄这些积攒下来的风干的肉时,她才忽然明白了一些道理,禁不住想起自己的父亲。那一夜,她没有睡着觉。 那是她第一次从四川回家,临离开家的时候她是一个人,回来是三个人。她自作主张很快结了婚,并很快有了第一个小孩。母亲不愿意她这么早结婚,但她开始懂得了家里生活的艰难。自己去了四川,大弟弟去了北大荒,小弟弟一直没工作,两个妹妹正在上学,自己是家中的老大,应该为家里担起担子。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早点儿结婚,省下点儿钱帮助家里。 她回到家里,父亲见到她,想打招呼又不敢。她知道父亲是在犹豫,几年过去了,不知道自己对他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样。她走了过去,轻轻叫了一声:爸爸。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