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x滩生态环境保护EPC项目
工
作
总
结
编制单位:xx
编制日期:xx
PAGE 9
目录
TOC \o 1-3 \h \z \u 1、项目背景 1
2、项目概况 1
2.1出入湖溪沟清淤工程 1
2.2入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 2
2.3集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工程 2
2.4桥南、桥北生活污水处理站 2
2.5xx湖饮用水源保护 2
3、工程工艺说明 2
3.1清淤工艺说明 2
3.2入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工艺说明 3
3.3污水管道收集工艺 3
3.4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4
3.5xx湖饮用水源保护 5
4、现场施工照片 5
5、效益分析 8
5.1 农村环境明显改善 9
5.2环境管理机制得到完善 9
5.3保障和改善民生 10
1、项目背景
xx湖位于xx市的东南部,东至xx镇,xx至xx镇和xx乡,北至xx乡,南至xx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1′08″~111°58′28″,北纬29°20′48″~29°29′40″。xx湖(简称,包括xx湖、xx湖、xx、xx河)是我省第二大内陆养殖湖泊,位于xx市区以南25公里处,南北极长22.8公里,东xx极宽13.6公里,湖泊总面积53.18平方公里(其中xx湖20.44平方公里、xx湖18.13平方公里、xx河10.13平方公里、xx4.48平方公里),内湖湖叉众多,形似珊瑚。xx湖属xx湖水系,由几十条溪河沟叉从山岗丘陵间穿梭婉蜒,汇集成xx省内最大的溪水湖,是xx省仅次于xx湖的第二大天然优质淡水湖,xx湖湖泊平均水深7~8米,集雨面积363平方公里,年入库总流量2.85亿立方米,出库流量2.33亿立方米,常年蓄水1.51亿立方米,湖水经xx河流入沅江。
近年来,随着xx湖流域周边经济的不断发展,xx湖面临着周边水产养殖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垃圾污染等多种污染,湖泊生态环境正面临不断恶化的局面。
为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省、市两级政府十分重视xx湖湿地保护与科学利用工作。2005年成立了澧水河口-xx湖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xx湖湿地被列为xx省湿地保护与综合利用示范地,2008年开始实施“xx湖区xx湖湿地保护与恢复重点工程”。2010年xx市政府委托国家林业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了《xx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1-2020)》,并成功申报了xx湖国家湿地公园。2013年,xx湖部分湖泊区域划分成为了饮用水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xx市正式启动了xx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xx市xx镇xx滩生态环境保护EPC项目为xx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一期工程。
2、项目概况
xx市xx镇xx滩生态环境保护EPC项目由6个子项目组成。
2.1出入湖溪沟清淤工程
沿着穿过xx滩集镇的河道清淤,清淤长度为1000m,清淤淤泥量约为14000m3,清淤工程包含河道清淤和清淤淤泥的处置。
2.2入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
沿着清淤的河道的修整河岸并在河道两岸种植生态修复植物,生态修复工程的总长度为1000m。
2.3集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工程
污水管网主管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主管总长约为5000m,同时还需修建集水池3座(配套污水提升泵)、化粪池21座。
2.4桥南、桥北生活污水处理站
设计水量300t/d,含格栅井、预处理系统、湿地系统。污水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2.5xx湖饮用水源保护
饮用水源保护区陆域标识牌、一级区围栏(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周围设置永久性标志牌4块,交通警示牌2块,一级围栏约1.2km);饮用水源保护区域东xx向相距中心500的水域,南北向相距中心1000m水域,设置浮漂式标识网,长度约3000m,每隔50m设置一个浮筒底座,其余用漂浮物标识。
3、工程工艺说明
3.1 清淤工艺说明
本清淤工程清淤总长为1000m,本方案拟用围堰分为4段清淤,每段长度均在250m左右。
首先沿着河道沿线敷设250m的DN1000HDPE双壁波纹管作为临时过水通道,然后将河道上游的围堰砌筑好,再砌筑好河道下游的围堰。河道两头的围堰砌筑好后,用水泵排干围堰中间的河水,先人工进行垃圾清理,然后用泥浆泵将淤泥打运至沿岸淤泥堆放塘。当第一段河道淤泥清理完毕后,拆除上游围堰,将DN1000HDPE双壁波纹管拆除并敷设至下一段清淤河道,依此类推,直至所有河道清淤完成。
清淤河道沿线共设置了4个淤泥堆放塘,作为河道清淤淤泥的永久性堆放处置塘。淤泥堆放塘四周先进行塘堤修整,并在四周设置隔离栅,然后泵入淤泥,待淤泥填埋塘后,封闭淤泥堆放塘,并在淤泥堆放塘的四个方向各设置两块警示牌。
3.2入湖河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