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文化主题公园策划方案.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青文化主题公园策划方案 一、“知青”文化历史 “知青”泛指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末,在中 学毕业后或尚未毕业,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上山下乡,到 边疆垦区(如东北北大荒、云南西双版纳)和各地农林场从 事农业生产劳动, 或下放到农村的村组 (当时大队和生产队) 插队落户,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城镇初中或高中青 年学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以下简称知青运动) 自 1955 年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有一批中学和高中毕业生回乡参加 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至 1981 年 11 月劳动部门统一管理上 山下乡知识青年工作结束,延续了 20 多年时间,据统计, 全国各地下方的知青共有 3000 万人,影响了超过 1 亿人, 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王岐山、李源潮等国家领导人均 有过知青经历。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 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在国家 最艰难的岁月,把青春奉献给边疆农村,同当地人民一起, 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了当 地的闭塞环境,支撑起了共和国大厦,有的甚至长眠在了遥 远的异乡,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对开发建设中国农村的贡献 ; 不应该忘记他们那些美好的追求在重重考验下放射出的光 辉。 1 / 21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下乡人数之多,涉及面之广,社 会影响之深远,令世人瞩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是中国 一段社会的记忆,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正如他们所说, 不 堪回首,却要回首。那段特殊而平凡的历史,既是我们这代 人的不幸,也是我们这代人的自豪。艰难困苦的生活赐予我 们的恰恰是无价财富:勇敢、执著、坚韧、奋进。我们理解, 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的平凡劳作。我们今天依 然平凡,平凡也将成为历史 。因此,追溯知青历史、挖掘 知青文化、 发展知青经济、 弘扬知青精神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二、知青文化内涵 知青文化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1、知青物质文化 分为以下二类: a 、 知青生产工具和成果。主要指当 年知青从事农林业生产的劳动工具、场所和劳动成果,表现 形式包括实物和图片。 b、知青生活用品。主要指当年知青 的服饰、饮食、居住建筑、交通运输工具和通讯工具。这些 是当时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对当时农村生活 曾起到示范作用。 2 、知青社会行为文化 分为以下三类: a、知青组织。主要指知青组织制度和 组织结构,如有关知青运动的相关文件、管理制度及知青安 置方式(知青点集中安置或插队落户)等。 b 、 知青生产 2 / 21 方式。主要指生产建设兵团方式、农村村组方式(当时的大 队和生产队) 。c、知青社会生活。主要指知青业余生活、内 部关系、与当地村民关系及知青与城市亲属关系等。 3 、知青精神文化 分为以下六类: a 、 知青理想信念。当时的知青多怀 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理想,持有“做一个新农 民”的信念,决心扎根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 、 知 青精神。集中表现为“艰苦奋斗,乐观向上” ,知青放弃优 裕的城市生活,克服城市与

文档评论(0)

而级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