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管狭窄症诊断及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治疗原理 在脊髓无明显受压的病例,应该进行保守治疗。在治疗中患者应该得到严密的监测,因为神经功能恶化的变化可能非常细微。如神经功能障碍进展,应考虑手术治疗。 学习要点 脊髓型颈椎病的进展很难预料。对于有发展为脊髓型颈椎病倾向,保守治疗有效的患者,应严密随访观察,以便早期发现神经功能改变并干预。 手术治疗 颈椎前路手术—减压以及颈椎序列的重建 病例介绍(2): 患者女,26岁,主诉颈部疼痛及双上肢无力感。X线显示颈椎失去正常的生理前凸。MRI显示C5/6相应椎管狭窄,无明显脊髓压迫(图7.2.3-2b), 患者多年跳伞运动导致多次轻微损伤。保守治疗1年后出现严重的颈椎后凸畸形(图7.2.3-3a),颈椎MRI显示C4和C5节段有脊髓压迫,相应节段发生脊髓改变(图7.2.3-3b)。 手术治疗。 经颈前路入路行C4,C5椎体切除,最大限度撑开及后伸情况下植入字体髂嵴骨块,钉板内固定(图7.2.3--4) 术后患者双上肢无力及颈部疼痛得到了改善,步态不稳症状持续了3个月后逐渐改善,现在患者双下肢反射轻度亢进,无步态不稳。 治疗原理 本例的手术指征为初诊1年内出现的颈椎后凸畸形,及临床症状与影像学共同明确的脊髓型颈椎病。 该患者不适合做后路的减压手术,因为切除颈椎的后柱结构会降低颈椎张力带作用,从而使颈椎后凸畸形更加严重。 术前已确定有严重的脊柱后凸畸形(C2-7后凸角度超过10°);严重颈椎不稳病人为后路椎板成形术的手术禁忌症。 学习要点 颈椎管狭窄患者出现颈椎后凸畸形预示这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性发展。 此类病例中,纠正颈椎后凸畸形是扩大椎管的重要方法。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减压及融合 病例介绍(3) 患者男,50岁,因颈部疼痛,头痛和行走不稳来就诊。写作,画画及使用电脑也有问题。15年前在一起车祸中颈椎受到减速性损伤,当时保守治疗。颈椎MRI显示C3/4和C5/6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相应节段椎管明显狭窄,C5/6节段脊髓信号改变(图7.2.3-5)。 手术治疗。 经颈前路行C3/4,C5/6椎间盘切除术,两个颈椎节段中植入装有人工骨(磷酸三钙)的Cage进行融合。因为该患者有明显的椎管狭窄,所以有必要进行后路椎板的切除术。鉴于C4和C5间有节段性后凸,所以进行了C3~C5后路融合术,C5/6之间稳定性尚可,因而没有扩大融合范围到C6(图7.2.3-6)。尽管进行了充分的椎管内减压以及融合,患者术后双上肢症状改善仍有残留。 治疗原理 适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的基础是严重的颈椎管狭窄和颈椎生理曲度的丢失。 颈椎管狭窄症诊断及治疗 颈椎管狭窄症诊断及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诊断及治疗 概念 构成颈椎管各解剖结构因发育性或退变因素造成骨性或纤维性退变引起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导致脊髓血液循环障碍、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者为颈椎管狭窄症。 分类 椎管狭窄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 一、先天性椎管狭窄系患者出生前或生后椎弓发育障碍造成的椎管狭窄,以仅限于椎弓发育障碍的发育性椎管狭窄最常见,亦称特发性椎管狭窄。(原发性) 二、后天性椎管狭窄的主要病因是脊柱退行性改变。(继发性) 病因分类 根据病因将颈椎管狭窄症分为四类   1、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2、退变性颈椎管狭窄;   3、医源性颈椎管狭窄;   4、其他病变和创伤所致的继发性颈椎管狭窄。 1、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个体发育过程中颈椎管内径发育狭小所致,椎弓过短,椎管矢状径变小。 2、退变性颈椎管狭窄:是后天继发性颈椎管狭窄的最主要原因,如颈椎间盘突出、脱出,椎体后缘骨赘增生,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后纵韧带、黄韧带增生、肥厚、骨化等。 3、医源性因素:主要发生于颈后路手术后,系广范围全椎板切除术后瘢痕增生所致。增生肥厚的瘢痕从后方突入椎管内,造成继发性颈椎管狭窄。 4、其他病变和创伤所致的继发性颈椎管狭窄,如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结核,肿瘤和创伤等所致的颈椎管狭窄 后纵韧带骨化继发椎管狭窄 C3-4,4-5,5-6间盘突出压迫脊髓 临床表现 1、感觉障碍 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过敏或疼痛,大多数患者具有上述症状,且为始发症状,大多数患者感觉障碍先从上肢开始,尤以手臂部多发,躯干部症状有第二肋或第四肋以下感觉障碍,胸,腹或骨盆区发紧,谓之“束带感”,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2、运动障碍 多在感觉障碍之后出现,表现为椎体束征,为四肢无力,僵硬不灵活,大多数从下肢无力,沉重,脚落地似踩棉花感开始,重者站立行走不稳,易跪地,需扶墙或双拐行走,逐渐加重出现四肢瘫痪。   3、大小便障碍 一般出现较晚,早期为大小便无力,以尿频,尿急及便秘多见,晚期可出现尿潴留,大小便失禁。 4、体征

文档评论(0)

178****44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