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50-70年代香港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该时期香港文学的发展与创作概况。掌握刘以鬯、金庸的小说创作特色与成就。
教学内容
概述
香港地处亚太地区的中心地位,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地,香港文学正是在这一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融的产物。正如台湾诗人余光中所说:摊开香港的地图,就看见那地形是一个半岛加许多小岛;正好象征香港文学,一面来自大陆的母体,一面却伸向蓝汪汪的海洋。
70年代以前的香港文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拓荒期
香港新文学真正崛起是在1927年以后,“五四”新文学 传统传播到香港,香港的报刊开始纯粹发表新文学作品。1928年香港第一本新文学杂志《伴侣》创刊,1929年香港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岛上社”诞生。《伴侣》创刊和“岛上社”创办标志着香港文学的真正诞生。30年代香港新文学杂志大量涌现,其中以《红豆》月刊(1933年12月创刊)影响最大。而较有成就和影响的作家则是侣伦。
二、40年代
1937年抗战爆发和“八一三”上海事变后,大批内地作家和文化人避难香港,在港从事抗日文化活动,如鲁迅、许地山等人来此讲学,茅盾等人来此创办杂志,从而掀起了香港第一次文学创作高潮。具体表现在:(1)创办文艺刊物,如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立报·言林》,戴望舒主编的《星岛日报·星座》等。它们大大活跃了香港文坛。(2)以创作影响、带动本土青年作家,如侣伦、舒巷城等在他们的影响下进步很快。
1939年3月26日,文协香港分会成立,从组织上推动了香港文学的发展。
南来作家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绩,如茅盾、萧红、许地山的小说,茅盾、楼适夷的散文,戴望舒、徐迟、袁水拍的诗歌,许地山、萧红的戏剧等。这些作品大大丰富了香港的新文学。
抗战结束,1946年内战爆发后,一大批作家第二次南来,阵容比第一次更为强大,代表性作家有郭沫若、茅盾、夏衍等。他们在香港创办杂志,组织文社,开设训练班,培养了大批文艺骨干。
战后香港文学出版事业空前繁荣,文学杂志如雨后春笋,为作家提供了宽广的创作园地。文学创作成绩极为可观,如茅盾的《锻炼》、司马文森的《南洋淘金记》、黄谷柳的《虾球传》等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这些作品以揭露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相互勾结压榨中国劳苦大众,鞭挞国民党独裁统治为文学主题。
在南来作家的热心扶植下,香港本土青年作家渐渐走上成熟的创作道路,产生了夏易的《少女的心声》等小说佳作。
三、50-70年代
新中国的成立,使香港文学与内地文学的联系暂时中断,香港文学开始走上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右翼文人成为第三波南来作家,他们在美国的支持下,掀起了美元文化思潮,鼓吹反共文学。而留港的进步作家也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50—60年代在香港文坛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南来作家,如徐讦、张爱玲、唐人的小说创作,叶灵凤、司马长风的散文创作。同时本土作家也在崛起,侣伦的《穷巷》代表了这一时期乡土小说的成就。另有舒巷城《太阳下山了》、夏易《香港小姐日记》。
50年代中期,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港兴起,1955年8月诗刊《诗朵》出版,标志着香港现代诗人的第一次集结。1956年2月出版的《文艺新潮》把香港现代主义文学推向高潮。而小说则以刘以鬯的《酒徒》成就最大,它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
通俗文学崛起并蔚为大观,包括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和框框杂文。武侠小说为香港通俗文学第一大门类,1954年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开启了香港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而金庸则将武侠小说推向顶峰。
70年代以后,香港文学环境发生了变化,经济上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获得了迅猛发展,很快成为一座以世界经济发展为背景的国际性金融商贸中心城市,推动了文学形态的变化,出现了新都市文学。内地“文革”的结束、改革开放的新政策、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也对香港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逐渐消解了50年代的对峙局面,形成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的文学新格局。香港文学进入繁荣期。
内地移民的涌入,形成第四波南来作家,为香港文学的繁荣再次贡献力量。本土作家阵容也很强大,如西西、梁锡华等。
文学创作全方位发展:中长篇小说都很可观,诗坛出现了三类诗人(本土诗人、南来诗人、台澳及海外移民诗人),学者散文异军突起,通俗文学不断发展(言情小说突飞猛进,武侠小说走下坡路)。80年代,香港文学社团不断涌现,以香港作家联会(1988年1月成立)影响最大。回归给香港文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两地的频繁交流也推动了双方文学的发展。
第二节 重要作家作品
一、刘以鬯的《酒徒》
刘以鬯,原名刘同绎,字昌年,1918年12月7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香港从事编辑工作,迫于生计开始写作小说,著有小说集《天堂与地狱》(1951年)、《寺内》(1977)、《19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新疆交投集团招聘笔试真题2024.docx VIP
- 第5讲从垄断到金融垄断—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ppt VIP
- GB50205-20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ocx VIP
- CPI-GEN-IV-速调管高功放教程.pdf VIP
- 最全100%必过地理信息安全保密培训证书题库(填空题).docx
- 2020最新-4S店配件价格-华晨宝马3系 F35(12-07--15-09).pdf VIP
- A Rose for Emily 原文.doc VIP
- 义务教育人教版信息科技三年级全一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
- 2025年体育单招英语试卷 .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