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书笔记】大国大城
【读书笔记】大国大城
《大国大城》作者陆铭,交大安泰经管学院 特聘教授,博导。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发展、社会经济学。陆铭教授以“为了公共利益”作为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座右铭。本书很好读,通俗易懂但又不乏专业,字里行间都是经济学理论知识,同时书中利用大量数据、调研和科研佐证自己的观点,提供了对城市区域发展的思考。最大的感受刷新了很多以前固有的认识,为自己考虑问题角度打开新思路,也体会到作者“为了公共利益”的情怀,值得一读再读。本文梳理了一些书中重要观点和常见的误解,供参考。
1、如何理解区域发展均衡中的“均衡”?
通常我们理解“均衡”指总量意义上的差距缩小,人口经济资源的“平均分布”;但实际我们需要的是人均意义上的平衡,区域之间人均GDP的趋同,实际收入的均等化,尽可能地缩减地区之间的实际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差距,这才是有意义的。
2、中国的城市真的够大吗?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一是经济高度集中在少数都市圈;二是国家人口是首位城市人口(一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的主要决定因素,纽约(行政区划上的纽约市)占2.7%,伦敦占13.1%,东京都占10.3%,巴黎占15.9%等;三是即使在美国和加拿大城市化率已达到80%,人口人口仍然向大城市集聚。因此,中国的大城市还不够大。
这又引出第二个问题,大城市人口增长是否无极限?对比日本东京都,从绝对规模来看,目前全球所有国际大都市的人口都在缓慢增长,但有相当多来自国际移民,而东京都更多是国内移民驱动。但东京都人口达到1200万后,增长已非常缓慢,达到稳定状态。
又面临第三个问题,地区之间差距会不会加大?人口流出地的城市怎么办?在集聚中走向平衡,人口流出未必不好,走出人口流出困境的出路,一方面可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人口流出;另一方面是发展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旅游或大规模农业,这并不是为了扭转人口流出的趋势,而正是人口流出,反而在人均水平上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3、如何理解资本流向短缺的地方?
在经济学里,是否缺钱不能按谁钱少来理解,缺资本的标准应该是谁的投资回报高,市场经济下,资本首先会按最高回报原则来配置到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在中国,整体投资回报高的仍然是东部,但政府对东部地区人口、土地等进行严格控制,而给予中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地区等欠发达地区政策资源倾斜。这并不是说中西部不投资,而是政府应当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等帮助中心不提高投资回报率,发展当地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目前,中国运用行政手段帮助欠发达地方发展,表面上看,似乎加快了中西部经济发展,但实际上可能事倍功半。生产性的转移支付最终是要经过市场竞争考验的,看看全国遍地开花的开发区换来多少产出,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同构所带来恶行竞争和市场分割,导致地方财政负担、产能过剩、妨碍竞争、产业小规模化等各种效率损失,致使中国经济陷入一个“囚徒困境”——每个地方政府采取地方主义的理性行为,导致了巨大的集体非理性。
4、大城市所面临的城市病如何解决?
通常认为一个城市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主要受资源供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影响。因为公共服务的总量在短期内是不可能迅速增长的,因此现实通常对外来人口获取本地公共服务设置一定门槛。但这只是短期权益之计,从长期来看,只有增加供给和降低门槛才能缓解人口增长与公共服务不足之间的矛盾。
针对大城市的城市病,主要体现在拥挤、污染和犯罪三个方面,常常认为需要通过控制城市规模来避免“城市病”,但总的来说,通过技术革新与管理改善能够不断拓展城市的承载力。一是科学的认识和预测城市人口增长趋势的前提下去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现实情况是已往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人口规模一再被突破,那么城市病的出现是否是因为若干年前城市预测的人口规模远远低于实际人口规模?二是调整产业结构,鼓励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三是职住平衡,将部分就业和服务业疏解到郊区,缓解通行压力;四是在城市内部,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之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缓解由于居住和公共服务空间布局不匹配而造成的拥堵。
5、区域均衡发展的出路?
书中至少强调了以下两点,贯穿全文。一是劳动力自由和充分流动,目前中国的户籍制度严重限制了外来人口流入和融入,一方面,如果欠发达地区劳动力不能充分的跨区域流动,当地政府则需要加大投资和转移支付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出现债务危机仍需要发达地区的税收去补贴欠发达地区,最终发达地区还是要承担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的代价;另一方面,在有就业、有保障且资源的前提下,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能够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使地区间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走向均衡;二是建设用地指标跨省再配置,允许流动的农民将老家的宅基地相应的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转让给现在工作和居住的城市。与户籍制度一起联动改革,实现用地指标和劳动力一起再配置,能够总体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这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