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老教师回忆:60年代,我们这样学雷锋.docx

79岁老教师回忆:60年代,我们这样学雷锋.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9岁老教师回忆: 60 年代,我们这样学雷锋 编者按】 近期,学习雷锋精神的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但也有人提 出疑问:表面化的学习雷锋是不是背离了雷锋精神?每个时 代有每个时代要倡导的精神,学习雷锋是否和时代精神相 悖?那么,具有鲜明特点的当今社会需要如何传承雷锋精 神?做善事是不是只有雷锋一个标准?等等等等问题,不同 的人心中有不一样的答案。对此,本报近期推出“学雷锋大 家谈”栏目,专门派出“ 80 后”记者采访当下好人好事,和 老一辈追忆当年学雷锋的感动,欢迎读者通过电话、微博等 方式参与话题讨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 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1962 年 2 月 10 日 摘自《雷锋日记》 乡干活帮饭店掏粪 已经退休的黄中清老师上世纪 60 年代在贵阳 并担任新学制初三 (一 )班班主任,黄老师回忆起当时学雷锋 活动做得非常好,班上很多学习雷锋的活动做得相当出色, 建议都市报做一个专栏,不止是现在的事迹,也应该采访 当年学雷锋的回忆。 ” 1962 年,时年 29 岁的黄中清老师读了雷锋日记后很受感动。 已经 50 年过去了,黄老师提到当时阅读雷锋日记还是十分 激动,“他在日记里写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 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 ,还有其他的 些语句,写得实在是太好了! ” 黄老师回忆,当时全国正在大规模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 动,团委和各大报纸都在宣扬雷锋精神,学校也要求组织各 班集体学习雷锋。黄老师说,她当时组织学生到饭店里帮忙 掏粪,全班没有一个人偷懒,每个人都很积极,抢着最脏最 累的事情做。“觉得那才是光荣。 黄老师记忆中,班级学习雷锋最好的成果是组织全班讨论雷 锋思想,讨论后写自己的感想, “当时班上的墙报全是学生 们写的文章,写得太好了。 ”令黄老师很惋惜的是,这些东 西没能留下来。 黄老师带领的60 级初三 (一)班全班 40 多个学生每隔一个月 黄老师带领的 都要下乡干活,在花溪远郊乡村,学生们住在农户家,干活认真,肯吃苦,农户家吃什么他们吃什么,抢着干活,而 都要下乡干活, 在花溪远郊乡村,学生们住在农户家,干活 认真,肯吃苦, 农户家吃什么他们吃什么,抢着干活,而 且特别好管理,几十个学生每次下乡干活,没有出过任何差 池或者事故的。 组织学生学雷锋最主要是让他们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变,比 如说一些不能吃苦的高干子弟也受到了教育。”黄老师说, 如说一些不能吃苦的高干子弟也受到了教育。 ”黄老师说, 现在的学生在各种压力之下只顾学习,在升学率影响下每个 人都只知道为自己奋斗,对于主动帮助别人为社会奉献这些 观点都很陌生。“我觉得应该再次印发雷锋日记,让现在的 孩子们也学习学习。” 学习“雷锋日记”讨论什么是幸福 梅桐生是当年黄中清老师所带班级的团支部书记,他回忆 到,当时学雷锋并不单是天天在外做好事,最主要是班集体 组织根据“雷锋日记”引发的讨论一一“什么是幸福 “雷锋说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幸福,那究竟什么才是幸福, 所以我们就组织班上的同学开班会讨论这一话题。 ”梅桐生 告诉记者,班会一开就长达两个月,每周一次,同学们讨论 很热烈。“大家翻资料,学毛选和马克思著作里的关于幸福 的观点,摘抄名人名言,提出自己的幸福观,班会上辩论得 非常激烈。” 梅桐生说,召开这样的讨论是想在班集体达成统一的认识, “首先在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想领域里得到加深。”虽然 “首先在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想领域里得到加深。 ”虽然 讨论到最后,对于什么是幸福,同学们没有形成最后的共识。 但是这次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梅桐生说,通过讨论和讨论 外的学习,至少在形成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上是有很大帮 助的。 我认为,学习雷锋不是说要组织去外面做什么好事,一阵 风似的学习是浅层次的、表面化,不过就是个形式。真正的 学习雷锋,应该是在自己精神层面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记者手记 小小善举才是最珍贵 以前听到个段子,上个世纪学习雷锋精神热情最高涨的时 候,突然传来雷锋去世的消息, 一位绝对是雷锋 “铁杆粉丝 的老太太哭晕了过去,苏醒过来第一句话是, “那么好的人 怎么会死呢?” 当然不去评价老太太的话有无偏颇,这个段子说明的是那个 时代,雷锋是偶像是榜样,那一代人对他的感情并非现在的 年轻人能够体会。两代人对于雷锋的态度是相差甚远的,这 点在采访过程中,面对老一辈和 80、90 后的感受是完全 不一样的。很多 80、90 后理解不了爷爷奶奶们对雷锋那种 几乎狂热的感情,包括我自己在内。但是,提到雷锋精神中 包含的助人为乐、帮助他人等内核,两个时代的人的观点却 是一致的: 帮助别人,保持内心的良善是最基本的道德理念。 所以,该不该像原来一样拿着“雷锋日记”来学习,该不该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