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梁庄读书心得.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在梁庄读书心得 中国在梁庄读书心得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朴实。文字很朴实,内容很朴实, 纯粹就是乡村里最寻常的事和现象,无论是在哪一个中国的乡村都 能见到。她以一种最朴实的方式,用中国在梁庄的形象为缩影,给 大家展现了整个中国乡村的现状。 书的主要内容是,当作者回到阔别十多年的故乡,发现记忆中的 故乡己改变得而目全非,童年时代的坑塘干净,现在却变成了蚊虫 的滋生地,梁鸿曾经读过的梁庄小学早己倒闭,小学沦为猪场等一 系列“留守儿童” “留守老人” “农民工问题”“农村文化道德危 机”等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其实每个人仔细想想,自己的家乡感觉上是经济越来越发达,变 得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富裕了,但自己家乡的土地、树木、水塘、 河流、建筑、房屋等等难道真的变得越来越好吗?只要每个人慢慢 回忆、细细感受对于自己家乡,就会发现自己一直没去注意的乡景 与十年前记忆中的乡景真的有着天壤之别:童年时代看到的水塘是 干净的,现在却变得浑浊的了,成了蚊虫的滋生地;老家以前有个 小学来着,好像现在也关闭了;我们家乡也有个水库来着,以前可 是蓄水丰足视之清晰浅绿,倒是现在像个小河了,水中还停留着挖 沙机器……是的,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乡村的经济状况从总体上是 比以往更好了。但是乡村的生存状态,并不见得真的有比以前有所 改善。 留守儿童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是父母爱的缺失和教育 的缺失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中年的倾巢冲向城市, 农村几乎只剩下老人与小孩,这些少年正值身心疯长阶段,处于一 个思想萌芽的关键时期,他们却无法享受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 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更无法享受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从小他 们就生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关怀中成长长大,这些留守儿童 生活在这么一个缺失父母之爱的环境里,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这 会使他们的思想产生很多不确定性,特别是认知水平的欠缺。在这 种环境下,能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简单的。有些孩子很无辜的丢 失了生命,有些孩子或许自暴自弃,厌恶学习、迷恋网吧、谈情说 爱、打架斗殴……走上辍学道路,更严重的是走上犯罪的道路。 很多农民在城里辛苦劳动,却买不起房子,也无法带上自己的子 女,在这个城市中,他们找不到自己的根,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 他们辛苦攒钱回乡,盖起了新房,一年却没有几天住在里面,不能 享受家庭欢乐,被迫跟父母、孩子分离,有些夫妻还得两地分居。 离家打工使得他们更木无法给予孩子父母之爱,无法孝顺父母,无 法跟与伴侣相处,无法享受一个普通的家庭带来的温暖。他们不但 在城市找不到自己的归宿,更失去了自己在家乡的落脚点,他们渐 渐迷失。 近日读了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一一《中国在梁庄》,本书的作者梁 鸿,1973年生于河南省邓州市穰县,20xx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 文系,现任职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为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博士后,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艺思潮研究。20xx 年11月,《中国在梁庄》获20xx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非虚 构作品奖、《亚洲周刊》20xx年度非虚构十大好书、新浪20xx年 度十大好书和《新京报》20xx年度文学好书。 10多万字的纪实性乡村调查《中国在梁庄》,是梁鸿分别于 20xx 20xx年间用近5个月的时间深入河南穰县一个小村落,进行 调查采访而完成的。当梁鸿回到阔别十多年的故乡,发现眼前的景 象与记忆有天壤之别:童年时代的坑塘干净,现在却变成了蚊虫的 滋生地,梁鸿曾经读过的梁庄小学早己倒闭,小学沦为猪场……她 决定要用笔去记录农民的伤痛和矛盾,记录当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展示一些问题。 梁鸿在书中所展现的文字却在朴实之中蕴含了别样的细腻与华美, 使得这木“田野调查”式的纪实作品读起来颇有一些散文的气韵, 这恐怕和作者木人文学工作者的身份分不开。然而,在这样一种堪 称优美的笔触之下,呈现出来的却是残酷而令人无比震撼的现实。 书中,作者通过对自己故乡穰县梁庄的实地调查,以及对在村庄生 活的亲人、朋友、村民、干部等各色人物的访谈,以一个村庄为样 本,为读者清晰地勾勒出了经济大潮冲击之下,传统农村日益破败、 消亡、崩解的不争事实,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留守儿童” “留守 老人”“农民工问题”“农村文化道德危机”等当代中国社会所面 临的诸多问题。她的叙述,有着身为一个观察者的平实、清醒、客 观,却又时刻让人感受到其中所饱含的对与故土的深情与眷恋。这 份纪实文本,从社会学角度看,可能不够高屋建张。然而,它确实 如此鲜活,如此具体。 在作者所记录的一个个访谈之中,我们仿佛能够真切看到坐在她 对面的那个农民汉子的身影,从他或她的话语中,体味当代农民的 痛与悲,苦与闷,困惑与迷惘,挣扎与无奈……她的文字,揭开了 “经济腾飞”之下“新农村建设”的温情而纱,让我

文档评论(0)

kunpeng12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