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的折射(第1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通常会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现象例举:(1)早晨看到位于地平线 的太阳(2)看到池底变 了(3)水中的筷子向 折起(4)海市蜃楼(5)幻日、太阳变扁、变方等(6)彩虹等。
3、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_两侧。当光从空气____射到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_________法线,折射角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______。根据光路的______,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_____法线,折射角_____入射角。
4、中央比边缘______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央比边缘______的透镜叫做凹透镜。透镜的中心叫_______,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会聚的点叫______,折射光线反向延长所会聚的点叫______,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
5、请使用三种方法鉴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6、有一个不知焦距的凸透镜,你用什么办法可以粗略测出它的焦距?
7、完成下列光路.
导学提示例1考查学生光的折射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空气中角大。并让学生动手画图举一反三。例2考查学生对光由于折射成像的理解。区分由于反射成像。学生可试举实例,巩固重点知识。
导学提示
例1考查学生光的折射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空气中角大。并让学生动手画图举一反三。
例2考查学生对光由于折射成像的理解。区分由于反射成像。学生可试举实例,巩固重点知识。
【例1】下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
O
O
【拓展变式】
如右图,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
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法线和大
致的折射光线。
【例2】我们观察到水中的鱼和水中的云,它们形成的原因,前者是由于
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_像(虚/实);后者是由于光的___ _____
而形成的 像(虚/实)。
【拓展变式】
1.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导学提示拓展变式2难度较大,要求学生领会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像。
导学提示
拓展变式2难度较大,要求学生领会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像。
例3图形较抽象,学生要抓住两角相等的必是入射、反射角。要给学生留有分析时间。
例4考查学生知识迁移拓展的能力
2.如图,MM′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P是一个物点,P′是P的像点,
图中画出了由P点射向界面的两条光线,请画出这两条光线进入另一种
介质的折射光线。
【例3】如上右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处发生反
射和折射,则 是反射光线,折射角是 。
【例4】如右图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
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
紫的色带。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
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
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与同一个凸透镜
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
是否相同呢?
请写出你的推断: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
你推断的理由是: 。
三、【课堂检测】
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若使这束光的入射角增大,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
A.反射角变大 B.折射角变小 C.折射角变大 D.折射角仍比入射角大
2.一束与水面成50°夹角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折射角 ( )
A.小于50° B.大于50° C.大于40° D.小于40°
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人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 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
4.图中所示现象中,应该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的是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