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写经中“书手”与蒙书教育
唐代书法空前发展,但书法大家们留存下来的墨迹并不多,后世不能饱览其风采。而在敦煌的写经之中,却保存了大量的书法墨迹,这些书法主要来自书手。从留存下来的写经看,书手都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而书手的训练也与蒙书教育联系在一起,经由蒙书识字,进而习字,成为书手。
一、唐代官方书手写经
“书手”一词,典籍所载,始见于隋唐。在唐代敦煌写经中,有大量出自书手的楷书作品,书手也与楷书联系在一起。《唐六典》载:“楷书手八十人,(隋炀帝秘书省置楷书郎,员二十人,从第九品,掌抄写御书。皇朝所置,职同流外也”,“集贤院御书手一百员”。流外勋品“太子内坊三寺诸率府录事诸楷书手”。
贞观二年(628),“复置书法,设书学博士,收徒讲学”。欧阳询被征为专职的书学博士,以其楷法教示生员。崇文、弘文两馆的生员,尽管考试可不拘于常例,但必须“楷书遒美,皆得正样”。此外,朝廷诏令文武官员研习书法,“以书取仕”。
《新唐书》载:“贞观中,魏征、虞世南、颜师古继为秘书监,请购天下书,选五品以上子孙工书者为书手,缮写藏于内库。”《唐六典》载:“书直及写御书一百人:开元三年十二月,敕于秘书省、昭文馆兼广召诸色能书者充,皆亲经御简。后又取前资、常选、三卫、散官五品以上子、孙,各有年限,依资甄叙。”
官方的写经,程序复杂,书手书写后,还要经过再三校对,然后还要详阅。如《妙法莲华经·卷第二》(S.2573)题记:“咸亨四年九月十七日门下省群书守分安昌书,用纸二十张,装潢手解集、初校大庄严寺僧怀福、再校西明寺僧玄真、三校西明寺僧玄真、详阅太原寺大德神符、详阅太原寺大德嘉尚、详阅太原寺上座道成、判官司农寺上林署令李德、使太中大夫工部侍郎摄兵部侍郎永兴县开国公虞昶监。”此卷写经的详阅者,如太远寺大德神符、大德嘉尚、上座道成,均为玄奘弟子。监制者多为政府官员,其中虞昶乃是初唐楷书四大家虞世南之子。
官方书手,有“群书手、楷书手、书手”等称谓。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S.4209)卷后题记:“咸亨三年(672)四月十五日门下省群书手赵文审写,用小麻纸一十九张。”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S.4551)卷后题记:“咸亨三年八月廿九日门下省群书手刘大慈写,用纸二十二张。”
《妙法莲华经·卷第十五》(S.0084)卷后题记:“咸亨二年十月十日,经生郭德写。”
写经以熟练、快捷为前提,这是“经生体”产生的主要原因。经生体有一定的规范性,其技艺的传承,或师徒相授,或风习相染,笔下总有一脉相承的基调。但是“技”与“道”之间,并无严格划分,无论是写自西陲,还是写自中原,抑或是写自江南,都会有某种相同的特征。
二、唐代民间书手写经
佛教的兴盛,对写经产生了旺盛的需求,官方经生之外,在民间还有一批经生,从事此项职业,谋取生计。如中宗景龙三年(709)的《佛说阿弥陀经》(S.2424)题记云:“景龙三年十二月十一日李奉裕在家未时写了,十二月十一日清信女邓氏敬造《阿弥陀经》一部。”此卷经文由女信众邓氏雇佣李奉裕,由其在家抄写完毕。此卷写经,笔法老练,与当日的官方写经相比,丝毫不逊色。
开元二年七月二十九日,官方一度下令不準“开铺写经、公然铸佛”,可见当日很多民间经手在开铺营业。《酉阳杂俎》卷五中,记录了一名乞儿写经,胜过官楷手:“大历中,东都天津桥有乞儿,无两手,以右足夹笔写经乞钱。欲书时,先再三掷笔,高尺余,未曾失落。书迹官楷手书不如也。”
《大般涅槃经》(京潜15)题记中详细记载了当时抄经的价格,如:“清信女令狐阿咒出资为亡夫敬写《大般涅槃经》一部,三吊;《大方广经》一部,三吊;《法华经》一部,七吊;《药师经》,一吊。”抄写工作相对比较清苦,即使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书手,投身其间,也不是优游闲暇的雅事。有书手发牢骚云:“写书今日了,因何不送钱。谁家无赖汉,回面不相看。”《秦妇吟》(S.692)为张盛友所写,在题记中有诗云:“今日写书了,合有五升麦。高代不可得,还是自身灾。”在唐代,以抄写经书来“自娱”是不可能的,这只是书手的谋生手段而已。
三、书手培养的途径
写经事业的发达,带动了书手这一职业,而要培训上佳的书手,则要进行蒙书教育。
中国最早的蒙书当是《史籀篇》。秦朝时期的蒙书依然是以识字教育为主,具有代表性的有李斯的《仓颉篇》、胡毋敬的《博学篇》以及赵高的《爰历篇》。到了汉代,蒙书还有《论语》《孝经》等儒学经典。张志公认为,经过魏晋南北朝到隋唐,蒙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识字教育,在《急就篇》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新的识字教材,这当中最重要的有一直使用到清末的《千字文》,以及跟其相近的《开蒙要训》,除此之外,还出现了“杂字”和其他一些蒙学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