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登鹳雀楼》教学设计范文.doc

苏教版《登鹳雀楼》教学设计范文.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登鹳雀楼》教学设计范文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 的意境。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在理解古诗词 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 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 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 师板书课题 ,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 简介《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3 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登上高处远眺 的所见和心理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 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启发和鼓励学生用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 , 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师配音范读,学生思考: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自由读。 指名读。 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 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 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 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 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师小结。

文档评论(0)

135****99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