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2020学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0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4分) 1.(2分)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海水 B.干冰 C.液氧 D.冰水 解析:本题考查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混合物从组成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而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答案:A。 2.(2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O2 B.MnO2 C.CO2 D.H2O2 解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锰是由二氧化锰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 答案:A。 3.(2分)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质子数 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所以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答案:D。 4.(2分)下列成语中,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积土成山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 解析: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积土成山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生铁中的含碳量比钢高,经过高温,生铁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百炼成钢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木已成舟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C。 5.(2分)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氢气 D.太阳能 解析:煤、天然气和氢气都是有限的资源,太阳能是无污染取之不尽的资源。 答案:D。 6.(2分)某矿石样本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A.CaCl2 B.SiO2 C.H2O D.Fe2O3 解析: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大多以游离态存在于空气中,硅元素既有游离态也有化合态的,其中化合态的硅元素主要以硅酸盐或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钙元素、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其稳定的盐的形式存在,而由于矿石样本中不含有Cl、H、Fe元素,所以答案为B。 答案:B。 7.(2分)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 B.K+、Na+、 C.、OH﹣、 D.Ag+、、Cl﹣ 解析:A、H+、、三离子中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不能大量共存; B、K+、Na+、三离子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和水,所以能大量共存; C、、OH﹣、三离子中铵根和氢氧根能结合产生氨气,所以不能大量共存; D、Ag+、、Cl﹣三离子中银离子和氯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所以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B。 8.(2分)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氧气反应,现象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空气 剧烈燃烧 变黑 变黑 氧气 更剧烈燃烧 变黑 剧烈燃烧 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解析:根据信息可知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越剧烈其活动性越强,由甲、乙、丙三者与空气的反应可以知道甲与空气反应最剧烈,其活动性最强,由甲、乙、丙三者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丙剧烈燃烧乙仍然是变黑,丙的反应比乙更剧烈一些,所以丙的活动性比乙强,综合结论可知三者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 答案:A。 9.(2分)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C的化合价为+4,则N的化合价是(  ) A.+5 B.+3 C.+1 D.﹣3 解析:根据题意,C的化合价为+4,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x=﹣3。 答案:D。 10.(2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闻酒知香”体现了(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可以再分 解析:“闻酒知香”,是因为酒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不断地运动。 答案:B。 11.(2分)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A、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没有隔绝蜡烛与空气的接触,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 B、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所以用嘴吹蜡烛并不能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是把可燃物移走,而嘴吹蜡烛未能移走蜡烛,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 D

文档评论(0)

151****7744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杭州余杭浦振装饰工程队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30110MA2KEBRJ2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