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docxVIP

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 一、国画墨竹的形成 东晋画家顾恺之在其专著《魏晋胜流画赞》中,就已经有了关于画竹的记载。此外,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录注晋代画家顾景秀时,也提到顾绘有《王献之竹图》一画。据此,有学者认为竹子作为绘画题材在三国两晋时期就已经出现。此外,考古学家在唐代李贤墓壁画中,发现三竿不是双勾亦不着色以墨写叶的竹,另在敦煌的初唐壁画中发现322窟东壁的《说法图》佛身后的背景也有墨竹形象。因此推测墨竹画萌芽于唐朝并形成以竹子为画面主体形式的可能性非常大。 北宋中期以后,随着文人画的不断发展,墨竹画开始成为独立的画科。文同是此时期墨竹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他在画竹艺术中摒弃丹青,崇尚水墨,开创“湖州画派”,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国画墨竹出现。至元代,善写墨竹的画家颇多,风格各异,其中李衍、柯九思、吴镇等画竹名家有墨竹作品留世。明清两朝画竹名家也很多,明代夏昶的墨竹,有“夏昶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说。清初石涛在墨竹艺术上取得新突破,他所画的墨竹气势磅礴、水墨淋漓,还有以画兰竹闻名的郑板桥在墨竹艺术上的成就也尤为突出。 二、国画墨竹的技法特点 (一)笔墨 笔墨的运用在国画墨竹的表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墨变化多变且灵活,是墨竹画艺术表现之高低的重要前提。此外,墨竹画还注重以笔墨强调画面的意境表达和画者的主观感受。明代夏昶画竹非常注重运用笔墨趣味来再现竹在晴、雨、风、雪之中的不同韵味,弟子屈杓为了当面看他的关键技法故意请他喝酒,等他醉后离去时,在他书房画了几竿风雨竹,夏昶见后以为是自己醉后忘记结顶,又取来笔扫了几片叶子在顶上,屈杓顿觉“风旋雨骤,竹情倍增。”可见,笔墨的运用影响着整体画面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明末徐渭《花乌图卷》中的墨竹作品笔墨恣意、浓淡相宜,微妙的变化贯穿画面。从画面中所体现出作者对笔墨韵味的追求,我们不难感受到画家放荡不羁的个性流露,因此,笔墨的运用也影响着画家个性的表现和情感的抒发。 (二)构图 南齐谢赫提出的品画六法之一“经营位置”,即构图,可见中国画构图布局的重要性。在中国画墨竹艺术中,常见的布局有条幅、横幅、斗方、团扇。郑板桥的墨竹图构图丰富多变,竹、兰、石互相结合,长短、粗细、浓淡变化参差,三者既相互交叉又互相独立,新竹老竹前后层次分明,将“胸中之竹”宁折不弯的气节极富感染力地表现出来。清代中后期画家孙楷传世名作《竹图》,作品以扇形构图,竹石从右下方而出,沿左上方圆边题字,全幅布局丰满而不拥塞,主次分明,寥寥几笔叶子令画面布局隽永沉稳又不失空灵幽深之意,画幅虽小,但布局巧妙,在视觉上有着疏阔而丰盈的张力。中国画历来讲究布局,国画墨竹画也是如此,点线面的分布以及画面疏密聚散的变化影响着整幅绘画的气势与意境。 (三)情景相融 我们品味历代许多画竹大家的墨竹画作品都是形神兼备的,整个画面会给人气韵生动之感,画家所绘之竹能触动观者的“情”。“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是中国画最基本的理论,现当代著名画家潘天寿先生曾说:“画之至极,终在心源。”可见,文人画更注重神韵意境的追求。潘天寿的《风竹图》,作品看上去非常简单,作者不画竹的全貌,而是截取竹最具生命力和气概的主干,充分表现出竹子宁折不弯的品质,让人体会到风竹清奇俊雅的意趣,也体现出作者俯仰天地的阔达胸襟。清代画竹名家郑板桥独画兰竹50余年,留下大量让人叹服的墨竹作品和有关竹子的题画诗记以及不朽的名论。他的《墨竹图》不仅在视觉上给人强烈的冲击,而且画中的“墨竹”完全超脱了竹子本身的形象,笔笔都洋溢着真挚的感情,仿佛作者从萧萧的竹叶声中听到民间疾苦之声。如此,谁能说他笔下的一枝一叶表达的不是对天下劳苦民众的关切之情呢? 三、中国画墨竹艺术的形式风格 (一)表现形式 中国画墨竹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其使用的工具材料有密切的关系,毛笔、墨、宣纸等这些在中国画中所普遍使用的工具材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文人画的发展,也是墨竹艺术表现形式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比如,就墨竹画来说,毛笔柔软且富有弹性的特点,为画者在创作过程中把握好线条的力度与轻重粗细等丰富变化提供了极好的表现工具,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竹叶的形态和枝干的挺拔。另外,宣纸的出现也为画家用水墨作画提供了极好的载体,在宣纸上用水墨作画,用笔或轻或重或繁或简,能将竹的形态与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形成了以水墨与宣纸、绢等材料为载体,通过笔墨语言表现的绘画形式。 (二)书画一体 画竹也常被称为写竹,是因为墨竹画创作与书法艺术的用笔相通,画家常通过起笔、行笔、收笔以及行笔中的轻、重、提、顿等书法用笔来表现竹子的形态与精神。元代赵孟頫有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