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三步走”.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本解读“三步走” ——《白鹅》教学反思? ■ 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 郭武松 阮美好老师说,研究语文是修炼人生的过程,追求无止境,真相就在不远处。对阮老师其人、其课、其专业精神,我是高山景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试教《白鹅》,便是我追随的脚印。 阮老师“探寻美的言语表达”走了“三步”,这三步走得婀娜曼妙,美丽到心,我则愿意东施效颦,亦步亦趋,学着“三步走”。 一、还原语境,确立“教什么”。 从课程语境上解读文本,我有两点思考:1.这是一篇四年级的课文,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把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整合成一单元(第二次整合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的位置决定价值,它的价值是什么?2.这是一篇散文,这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散文,这是一篇丰子恺先生写的描写动物的散文。它是价值又是什么? 基于以上两点的思考,在研读课文前,我做了一件事——阅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丰子恺散文》(丰子恺著)、《护生画集》(丰子恺著)、《语文:人的确证》(潘新和著)、《谈美》(朱光潜著)、沈石溪的系列书、西顿的系列书……一本本书,一篇篇文,看过的,重读;新买的,细看。为了寻求灵感,还特意去动物园看白鹅、天鹅,去电影院看《冰川世纪》,去图书馆翻找一切关于“动物”的资料。读着,看着,收获颇丰,很多想法一股脑冒出来,只是,与课文联系一起时,后面总是缀着一个个“?”。 也许,我抱着功利心还原,让自己困顿了,教学,需要“慢慢走,欣赏啊”的过程。想通了,开怀了,竟感受到朱光潜先生的体悟:“灵感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对于《白鹅》一课的指向,我有了三点朦胧认识:1.丰子恺先生是为大师,他是散文情义似水,涓涓而流,笔法清新,娓娓道来,随着岁月的沉淀,会被更多的人熟知、喜爱,甚至于痴迷。我要让学生走近丰子恺。2.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学要指向写作,教给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和写作方法。3.《白鹅》是“小动物”,学生是“小孩子”,学的起点不要高,教学也不要贪多。 再从课文语境上思考,我发现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个性化语境有,但共性化语境更明显——反语。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叶圣陶先生的《猫》、《母鸡》,与《白鹅》一样用到了“反语”的写法,教科书编者也在“我的发现”和“课后题”中有所指引,因此,面对有很多“点”可教的教材内容,教反语,应是重点敲打的教学内容,“打死”这一“点”,一课一得,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又思考,如果只教第一课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应扎扎实实落实基础知识教学,以及片段教学,同时对反语的认识及写法好处,应有初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奠基。 一番文本还原之后,确定了《白鹅》第一课时“教什么”: 1. 认识课后8个会读的字和12个会写的字,读准多音字“角”,正确书写“餐”、“侍”、“脾”。 2. 能读出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并能抓住关键词句感知白鹅的“高傲”。 3. 领悟作者用反语描写小动物的方法是为了写出对小动物的喜爱,并学着运用。(核心目标) 二、体验表达,确定“怎么教”。 阮老师说,课堂上要让学生入情入境,不能硬“拽进来”、“飞进来”。读,入情入境的读,应是学生体验文章话语表达的最有效方式。在认识生字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通过文本“领悟作者用反语描写小动物的方法是为了写出对小动物的喜爱”,成为教学要突破的瓶颈。 为了在“文本”与“反语”之间需要搭建“几座桥”,落实目标,设计出深入浅出的教学过程,我找来闫学、管建刚、何捷等名师对这一课的解读,还有很多一线教师对这一课的看法,开始甄别、辨析、整合,同时,向身边的名师廖军老师请教,碰撞思想,寻求切入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经过一番吸纳,我坚定了一个方向:指向写作,以读促写,而最终达到以写促读。单就第一课时,我设计了几种读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实现教学目标:①先抑后扬,激发思考读;②表演读;③抓关键词句读;④互文补充读;⑤联系生活,引发情感读;⑥带着表情读;⑦配乐读……在读中认识反语,理解反语的妙处,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再次加深对反语的认识与体验。 在探索“怎么教”的过程中,我力争尊重文本,避开“肢解式解读”和“围观式解读”,做到深入浅出。这是一个艰辛又幸福的蜕变过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反语语言幽默的特点,第一次备课时,学生读文后,我让学生谈感受,丝毫不沾边。修改设计,我把丰子恺的漫画、散文特点融入其中,直接告诉学生,丰子恺的散文有“漫画式的幽默”,强拉硬拽,学生勉强理解。经过反思,我发觉“叫声”高傲一段幽默的成分并不明显,与“步态”、“吃相”段落的幽默比起来,略显平淡。既然要教,为后续学习铺垫,就得想办法突破。后来,围绕“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词语的理解,添加了表演环节。其实,课堂上要慎用表演,用不好就有哗众取宠、喧宾夺主之感。不过,《白鹅》一课多处可以表演,既有利于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