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的文化符号学中医典籍与文化改后稿.docVIP

艾的文化符号学中医典籍与文化改后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艾草的文化符号意义与书写传统 王金龙 (南阳师范学院 文史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摘要: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研究艾在传统典籍中和社会习俗中的文化意义及形成的文化传统,有利于建构中国文化的符号学。艾本来是一种中草药,由此生发的文化意义主要有三种:一、由《离骚》和王逸注奠定了艾作为贱草以喻小人的意义,进而在士大夫创作中形成的一条显性的书写传统;二、由《荆楚岁时记》奠定并影响至今的把艾作为节日辟邪物的民俗传统;三、由《艾赋》《艾赞》奠定艾作为具有高尚品格的君子形象的意义,并进而在士大夫创作中形成的一条隐性的书写传统。 关键词:艾草;香草;艾赋;符号学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Symbols and Writing Tradition of Ay Tsao Wang Jinlo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an 473061) Absract: Studying Ay Tsao s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formed cultural tradition in traditional books and social custo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emiotics is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semiotics. Ay Tsao was originally a kind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categories: first, the significance of Ay Tsao as a base grass to describe a villain was established by Li Sao and Wang Yis annotations, and then a dominant writing tradition was formed in the literary creation; second, the folk tradition of taking Ay Tsao as a festival evil object was established and influenced by Jing Chu Sui Ji; third, Ay Tsao Fu and Ay Tsao’s Sing laid down the significance of Ai as a gentleman with noble character, and then formed a recessive writing tradition in the literary creation. Key words: Ay Tsao; vanilla; Ai Fu; Semiotics 引言 艾草作为一个独特的中国文化符号,和中国的中医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如同瓷器、茶叶、书法、武术等其他文化符号一样,在国际上代表着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艾草作为文化符号,在先秦即已进入中国人的视野,之后对它的书写、认识和叙说一直延续不断。汉语系统中的“艾”金文作 ,像植物艾的形状。 《中文大辞典》第27册,中国文化研究所,第441页。其字体书写上的变化、不同的义项、相关词汇等,虽然与我国文化中对它的认识和叙说直接相关,但我们将重点论述我们是如何认识和叙说它的,即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论述艾草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中国文化中的功能和意义。艾草的符号功能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中国的典籍之中,也表现在社会生活中。这两者常常互为前提,密不可分。当艾草的某种社会意义一旦被社会普遍认可,则常常直接表现在中国的典籍之中或某种习俗之中。当语言系统中的“艾”直接表现某社会阶层甚至某个重要人物对艾草的认知和运用时,艾草的某种特殊的社会意义常常也会由此引申、开发出来,成为某种普遍的社会意义。我们对艾草作文化符号学的研究,将特别注重艾草的符号性特征,即艾草的能指(在此指艾草这一实物本身)如何与它的所指(在不同语境中不同的文化意蕴)结合在一块,艾草 《中文大辞典》第27册,中国文化研究所,第441页。 一、艾作为药草 艾的金文是典型的象形文字,表达了先民对这种植物的认识。也许是对其实用价值的发现——从可熏蚊虫、点燃照明到治疗寒湿之病等——才让我们的先民创造出文字来深刻记住它。《庄子·让王》曰:“越人三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4010120wj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