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瑞生物侵袭性真菌检测的临床意义联检版.pptx

一瑞生物侵袭性真菌检测的临床意义联检版.ppt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侵袭性真菌检测临床意义 公司介绍 真菌检测的专业供应商 1000余家用户 北大人民医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华西医院 天津总医院 湘雅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上海瑞金医院 全国客户医院(1000余家) 北京301医院 中国医大附属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附一医院 福建省肿瘤医院 西京医院 同济医学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 浙大二附属医院   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肌肉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危害性较大。 主要致病性真菌  1.念珠菌属  2.曲霉菌属  3.隐球菌  4.其他 定义 侵袭性真菌(IFD)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现状 某医院内真菌感染涉及的科室共有26个, 呼吸科感染数居首(33.78%),100/299; 所有真菌感染病例均患有基础疾病,患肺部疾病的真菌感染率居首(32.43%),肿瘤伴发的真菌感染死亡率最高(15.66%) 。 临床特点—发病率高 1.贺密会等.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2;01:544-546 在国内 , 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控中心资料分析,医院真菌感染率从 1993 – 1996 年的 13 .87% 上升至1999 – 2000 年的 24.41%。 呼吸科为真菌感染的高发科室,以肺部感染居首。 念珠菌血症 40% 菌(非真菌)血症 25% 临床特点—病死率高 念珠菌血症死亡率远高于菌(非真菌)血症死亡率 病死率 2 Edmond MB,, Jones RN, Wenzel RP Clin Infect Dis 1999;29:239-244. 49家美国医院开展为期3年的医院内真菌感染监测研究 n=14 n=9 n=12 n=12 3.ANTIMICROBIALAGENTS AND CHEMOTHERAPY, Sept. 2005, p. 3640–3645 临床特点—及早诊断的必要性 医院病死率 12h内有效抗真菌治疗显著降低死亡率 实现IFI的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降低死亡率 入院至确诊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之间的中位数时间为15.5天 (范围:0 - 1611天) 入住ICU至确诊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之间的中位数时间为10.0天 (范围:0 - 330天) 入院至确诊ICI 的中位数时间 入住ICU至确诊 ICI的中位数时间 15.5 10.0 4.Guo Fengmei,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3 Jul; 68(7):1660-8. 临床特点—诊断困难 入院至确诊IFD周期漫长,亟需早期诊断手段 临床问题—漏诊率高 5.Meersseman W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170:621–625 研究表明: 漏诊率高 百分比 侵袭性曲霉感染尸检检出率高达59%,远高于临床所见。 6.9% 59.0% 传统检测方法灵敏度不足,IFD漏诊率高 IFI宿主因素-呼吸科 6.吴学玲等.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9;8:544-546 IFI宿主因素-呼吸科 7.祝洪珍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5 8.贺密会等.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2;01:544-546 呼吸科IFI发生特点: 1 呼吸科67例医院真菌感染患者基础疾病:肺炎(68.7%),感染部位:下呼吸道(79.1%)和上呼吸道(20.9%), 白色念珠菌(79.1%)。 2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深静脉置管、TPN是呼吸科病人发生IFI的独立危险因素。 3 呼吸科真菌感染296例; 念珠菌(90.54%), 白色念珠菌(54.73%)、热带念珠菌(13.18%)、光滑念珠菌(7.09%); 呼吸科真菌感染持上升趋势,多种宿主因素增加了IFD的发生率。 传统检测方法 有必要建立快速、敏感、特异的IFD诊断方法 有文献表明,血培养可检测接合菌和隐球菌,弥补G试验的不足,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很低,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 实验方法 血培养 G试验 性质 定性 定量 敏感性 差 较好 定植与感染 不可区分 可以区分 检测周期 3-5天 1-2小时 G试验的优势 检测标本 血清 采集要求 1 使用专用的无菌无热原真空采血管; 2 用药治疗前; 3 空腹采血; 4 透析前采血。 9.杨莉,China Journal Of Pharma

文档评论(0)

183****79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