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博格及其对核科学的贡献.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博格及其对核科学的贡献 Abstract Glenn T. Seaborg(1912-1999) was a great nuclear scientist and 1951 Nobel laureate in chemistry. He is famous for the discovery of nine transuranium elements, and proposition of the actinide concept. His biography is shortly summarized. Key words nuclear science; Glenn T. Seaborg; transuranium elements 西博格(Glenn Theodore Seaborg),1912年4月19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艾斯佩明镇。他的祖父母是来自瑞典的移民;父亲(Herman Theodore Seaborg)1880年在艾斯佩明镇出生;母亲(Selma Eriksson)出生在瑞典南部, 1904年移居到艾斯佩明镇,那年她17岁。在1908年6月24日的瑞典仲夏节的郊游中,他的父母相识,3年后,即1911年6月24日的瑞典仲夏节,二人结为伉俪。 艾斯佩明镇,多数人都操瑞典语。他的父亲说一口流利的瑞典语,瑞典语本是他母亲的母语,自然瑞典语就成了他们的家庭用语,在会说英语之前他就学会了瑞典语。10岁时,全家搬到加里福利亚州的洛杉矶附近。他的母亲想让儿子开阔视野,以便获得更多的机会,但西博格始终都没有忘记他在艾斯佩明镇的根,并为他的瑞典血统感到自豪。他的父亲,原在艾斯佩明镇的一家铁厂担任机械师,在加州却从未找到过永久性职业,家庭经济非常窘迫。很小的时候,西博格就靠送报纸、整理草坪和打零工挣取零花钱。① 西博格在洛杉矶郊外的一所中学就读。因为受到理化老师里德(D.L.Reid)的鼓励,他对物理和化学这两门课程,特别感兴趣。1929年中学毕业,他作为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致告别辞。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仓库里做搬运工。随后,在费尔斯通(Firestone)轮胎和橡胶公司当实验员,赚取他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年级的生活费用。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时期,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是他的最佳选择,因为它是免费的公立学校。他住在家里,他和朋友到离家20英里的学校上学。他做过很多种工作,挣钱养活自己。他决定主修化学,而不是他同样非常喜欢的物理学。他认为,化学会给他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大学的最后一年,他对核物理和核化学的最新进展尤其感兴趣。1933年获化学学士学位后,他继续留在大学一年,修了几门物理学课程,同时准备进一步深造。由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系,尚未招收研究生,他选择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学位,希望能在著名化学家路易斯(G.N.Lewis)和核物理的年轻新秀劳伦斯(E.O.Lawrence)手下工作。路易斯当时任化学系主任;劳伦斯在1930年代发明回旋加速器,193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4年8月,西博格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研究生。他后来描述该大学当时的氛围时说道:“它使人兴奋,富有魅力”。他选修了不少知名教授开设的化学课程。1937年春,获化学博士学位,论文是关于快中子的非弹性散射研究。当时正值大萧条最难熬的时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非常困难。但幸运的是,路易斯要求西博格留在伯克利,做他的私人研究助手。他们共同发表了几篇论文。西博格一直认为路易斯是20世纪的科学天才,对这位伟大的导师总是表现出由衷的敬佩。1939年,西博格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讲师,1941年被提升为助理教授。②这期间,他与物理学家里温固德(J.J.Livingood)合作,使用新装备的37英寸回旋加速器,制备并发现了几十种新的同位素。许多同位素如I-131,至今仍广泛用于核医学领域。这段经历,最终导致他走上探索超铀元素的道路,这也是他一生感兴趣的研究工作。 西博格自来到伯克利,就开始密切关注意大利费米(E.Fermi)小组和柏林哈恩(O.Hahn) 、迈特纳(L.Meitner)小组的“超铀元素”研究进展。费米等人用中子轰击铀,产生他们自认为的“超铀元素”。他们的成果,在伯克利的核研讨班上被广泛讨论。1939年1月,柏林小组发现核裂变的消息传到伯克利,麦克米伦(E.M.McMillan) 和艾贝森(P. Abelson)当即在伯克利新的60英寸回旋加速器上,研究中子轰击铀的裂变过程。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制备并鉴定出第一种真正的超铀元素。他们用化学方法分离和鉴别出93号元素,命名为镎(Neptunium)。麦克米伦准备寻找更重的超铀元素,但不久被征召到麻省理工学院从事战时研究。西博格接受麦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