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灾害事故分析.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工程灾害事故分析与处理建筑地震灾害事故分析与处理 地震是群祸之首,是人类生存和文明建设的大敌。它以巨大的能量,瞬息间使成千上万乃至数十万生灵惨遭伤亡,使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地震灾害随之出现了人为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地震灾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灾害,而是自然作用与人类行为共同引起的综合致灾过程。人类正确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大大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财富损失,而人类防灾减灾或应变行为的失当则会加重地震灾害,从而带来不应有的灾难。历史地震的教训是十分沉痛的。研究历史地震,对于减轻未来地震灾害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010年2月27日在智利拍摄的一座遭受地震损坏的桥梁一排公寓楼在地震后发生倾斜 建筑地震灾害事故分析与处理一、地震基本知识地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地壳运动状态及地表形态的变化。地震种类:构造地震;火山爆发地震;塌陷地震;爆炸(核爆)地震;小行星碰撞地震等。构造地震:地壳上的不同板块相互漂移,摩擦,挤压,碰撞等导致板块间的岩石的应力集中,超过本身的承载能力,引起的地壳地表形态及运动状态的变化。另外,大的板块上有断裂带,也可发生地震。地震波:地震发生后,地震位置的粒子运动向周围各个方向以波的形式传递(横波,纵波,反射,绕射等)。建筑地震灾害事故分析与处理地震影响:地震产生地面运动,平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扭转,其加速度对地面上物体产生地震作用。 地面可能发生地裂、地陷、错位等现象。地震的强度随距离衰减。垂直方向快,水平方向慢。震源:地震发生的位置。震中:地震发生的中心点。震中距:距震中的距离。震源深度:震源距地表深度。地震破坏性 有感地震:2~4 级; 破坏性地震:5 级以上。建筑地震灾害事故分析与处理烈度:因地震产生的破坏程度。与震级是两个概念。分12 度。1~5度:建筑物基本完好。 6度:建筑物有损害。7~9度:建筑物大部损害,部分倒塌。10度以上:破坏性地震,不在规范考虑之列。11度:建筑物无幸存。唐山,汶川地震中心区均为11 级。12度:山崩地裂,山河移位,毁灭性破坏。 抗震设防烈度 由国家地震局负责编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重要性确定。目前执行的是第四代区划图。建筑地震灾害事故分析与处理二、地震破坏的严重性 我国地震记录,有记载的长达3000年。历史上伤亡最大的一次为 1556 年,陕西华县,8 级,死83万人。 20世纪,世界上破坏性地震发生20余次,伤亡100万余人。中国发生13余次 7 级以上强震,房屋倒塌1亿多平方米。7级以上强震占全球1/10强,地震释放能量占全球强震总释放能量的2/10~3/10。 其中: 1920 年,宁夏海原, 8.5 级,死 20 万人。 1975 年,辽宁海城, 7.3 级,损失逾 10 亿元人民币。 1976 年,河北唐山, 7.8 级,死 24 万人。损失达百亿元人民币。 中国在 20 世纪,地震人口损失占世界地震人口损失 40% 以上。21 世纪, 2008.5.12 ,四川汶川, 8.0 级,死 10 万人。直接损失万亿元人民币。建筑地震灾害事故分析与处理三、结构地震作用结构地震作用:地震时结构的质量所产生的惯性力,属于“间接作用”,不称“地震荷载”,以前称地震力。 结构地震反应:由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变形等。包括结构的位移反应、速度反应、加速度反应等。地震作用效应:地震作用在结构中所产生的内力和变形。建筑地震灾害事故分析与处理四、地震灾害的含义 地震灾害从后果及致灾过程上,一般可分为地震原生(一次)灾害,地震次生(二次)灾害和地震衍生(三次)灾害。 地震原生灾害是指由于地震动或地壳断层的作用,造成建(构)筑物的破坏、倒塌及由此引起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地震次生灾害是指因地震诱发而导致的其它灾害。如地震时大坝溃裂,酿成水灾;建筑物倒塌砸坏剧毒气体容器,造成毒害,油库、火药爆炸、燃烧或滑坡、海啸、泥石流等造成的次生灾害。 地震的三次灾害又叫地震衍生灾害或广义次生灾害,指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职能失调,社会秩序混乱,停工停产而造成的重大损失。如电脑控制系统失灵,造成记忆毁灭,指挥系统和生命线系统失控,灾民基本生产需求无法保证,伤亡人员得不到及时救治,社会治安恶化等系统的不正常反应。建筑地震灾害事故分析与处理 地震的次生灾害及三次灾害加重了地震直接灾害的损失,有时次生灾害或三交灾害甚至大大超过地震的直接损失。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大地震引起大火,7万多人在火灾中丧生。1920年,发生在我国海源8级大地震,因滑坡和泥石流死亡10多万人,超过地震原生灾害。建筑地震灾害事故分析与处理 地震时,几十秒甚至几秒种这个短暂的瞬间人们应变行为的失当,将会造成严重的伤亡,即所谓的人为灾害。它与地震原

文档评论(0)

职教魏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