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的哲理小故事精选.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短的哲理小故事精选 我在韩国釜山出生,读小学、中学,然后来台湾读大学。 中学的时候,有个级任导师,名叫池复荣。 池老师个子矮矮的,戴圆圆的眼镜,神色和蔼。她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但不是中国人。她父亲是韩国抗日名将,因此她在中国东北长大,并辗转大江南北。 池老师除了是级任导师外,也教我们韩文。我从她那儿真正学到的,却是另外两件事。 第一件情,是在一堂“周会”课上。 每个星期二下午的最后一堂课,是级任导师担任的“周会”课。那天黄昏,夕阳的余晖从后面的窗口洒进来,把教室照得光亮耀目,我们在练习开会的议程。我有一个提案,进入表决的程序,由于没有人举手赞成,我觉得很尴尬,就嚷着说算了,我也不投了,撤销这个提案。 池老师站在教室最后一排。我没看到她的人,但听到她说话的声音:“郝明义,你不能就这样算了。就算没有一个人赞成你,你还是要为你自己的提案投一票。这是你自己的提案。” 我面红耳赤地举手投了自己一票,全班唯一的一票。 到底提了什么提案,同学那么不捧场,已经毫无记忆。但那一堂课,对我影响深远。不论是日后求学,还是工作,每当我兴起什么别人认为荒唐的念头或是没法接受的构想时,总会有个声音提醒我:“就算没有一个人赞成你,你还是要为你自己的提案投一票。这是你自己的提案。” 二 第二件事,是在一次郊游中。 我们去到一个沙滩。同学们戏水,我在岸边负责看管大家的鞋子。闲来无事,就搞恶作剧,把一些鞋子藏进沙里。 要回家的时候,大部分鞋子都找到了。有一只,就是找不出来。我无地自容,但丝毫无助于鞋子的出现。天色越来越暗,场面有点混乱。这时出现了一个人,个头不小,酒气醺醺,手上拎了个东西,就是那只鞋。我们跟他要,他就是不给,欺负我们是孩子。 这个当儿,池老师过去了。她矮矮的个子还不到那人的肩膀。她很简单地说了几句话,要鞋子。醉汉嬉皮笑脸的,有点不三不四。这个时候。突然“啪”的一声,她扬手给了那人结实的一记耳光。 听过很多“不要惹韩国醉汉”的说法,此时,我的心悬在了半空。 晚风中,池老师站在那人面前,一动不动地看着他。接下来,那个醉汉把鞋子交给她,咕哝了一声,走了。 太神奇了。一个个子那么矮小的女人,可以坚定地给一个大汉那么一巴掌。 那一巴掌,也像一粒种子,在我心里慢慢地发芽。事实上,多年后,我才感受到其中的力量:当你义无反顾的时候,不论对方是何种庞然巨物,不论你多么矮小,照样可以迎面给他一巴掌。 是的,池老师教我的,就是这两件事。不多,不少。 认识她的人,基本不知道她做过的那件事,甚至包括她的大部分亲朋好友。她在任何人面前绝口不提此事,有知情者欲散布,她必一律制止。更多知道那件事的人,则根本不知道她姓什名谁,因此,知道是她做的那件事的人微乎其微。她总是拒绝采访,实在推脱不了,不透露她的姓名是先决条件。 至今,我们只知道她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位画家。1966年“”开始前后,27岁的她尚无正式工作,除了跟父亲学画兼做助手,还跟一位老师学钢琴。这种有些隔世的生活状态,大约表明她生活环境的安逸和闲适。由于她的钢琴老师曾与傅雷的儿子傅聪同窗,使她有意无意地关注到敬佩已久的著名翻译家傅雷。她读过傅雷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等不少译著。正是由于这关注,改变了她的命运。 1966年9月,“”开始不久,备受凌辱的傅雷夫妇愤然弃世。身背右派、反动权威及其家属的罪名,这对夫妇死后竟不准留骨灰。这个消息,让她的心情沉重而复杂。她又探听到傅雷的两个儿子,此时,一个在英国不能回来,一个在北京被打入“牛棚”,其他亲戚也多受触及无法出面。于是,她决定要出面保护这对夫妇的骨灰,便冒充傅雷的干女儿到了火葬场,用她的真诚说服了工作人员,将傅雷夫妇的骨灰带回家暂时保存,之后又与傅雷的一位亲戚将骨灰安置在公墓中。 她不但保存下傅雷夫妇的骨灰,还给周恩来去信,向中央反映傅雷夫妇蒙冤之事。信,未出上海,而是落入造反派之手。造反派为此兴师动众,大肆追查,最终查出是她所为,便以“现行反革命”的罪名将她拘押。然而,审讯一通终于未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材料,只得将她释放。不过这件事让她的身份变得不清不楚,给她的生活蒙上了驱不散的阴影。直至1979年,傅雷平反,她才真正摆脱了身上的精神枷锁。后来,傅聪回国,几经周折打听到她的住处,托亲友向她表达谢意,她却平淡地回答:“何必说谢!何足道谢!”她曾对采访者说:“我的心是透明的,容不得半粒沙子”。“我不愿人们知道我的姓名,是我在傅雷这件事上的一贯宗旨。”她是言行一致的,因此,对于她的过去人们知之甚少;对于她的现状,也只知道她年逾古稀,独自居住在上海远郊,生活平淡而平静。 从196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