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录
总 序
现代西方哲学导论
第一章 叔本华
一 生平
二 问题意识和解题思路
三 主要论点及其论证
四 简评:意义、影响和遗留问题
第二章 尼 采
一 生平
二 问题意识和解题思路
三 主要论点及其论证
四 简评:意义、影响和遗留问题
第三章 柏格森
二 问题意识:何谓传统哲学的困境
三 时间与绵延
四 生命实体与创造进化
五 自由、直觉与非理性主义
第四章 实证主义综述
一 实证主义的问题意识
二 实证主义的思想渊源、基本观点和发展脉络
三 实证主义的遗留问题
第五章 穆勒
一 穆勒的生平和问题意识
二 穆勒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三 结束语
第六章 实用主义
一 实用主义的问题意识和发展概况
二 皮尔士
三 詹姆士
四 杜威
第七章 分析哲学综述
一 问题意识
二 发展概况
第八章 罗素
一 罗素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 逻辑原子主义
三 摹状词理论
四 简评
第九章 维特根斯坦
一 维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学
二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
三 简评
第十章 狄尔泰
一 生平
二 问题意识和解题方案
三 精神科学的自主性
四 诠释学方法
五 描述心理学和心灵生活的结构关联
六 简评:狄尔泰哲学的遗留问题
第十一章 胡塞尔
一 生平著述和问题意识
二 对心理主义的批判
三 意向性理论
四 现象学的方法
五 生活世界
第十二章 海德格尔
一 生平和问题意识
二 主要论点及其论证
三 转向后期哲学的问题:代结束语
第十三章 哈贝马斯
一 问题意识
二 生活形式和生活世界
三 社会行为的划分和世界的划分
四 言语行为与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的
关系
第十四章 后现代主义
一 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二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
三 在反思后现代主义困境中寻求现代性问题出路
推荐书目
后 记
总 序
近些年来,国内关于大学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被议论
得最多的题 目大概就要算人文通识教育了。一些具有悠久人文传统的
综合性大学开始实施各类试验班,比如文科基地班、博雅班、国学班
之类;也有的大学着手构建和调整全校性的人文通识课程体系;一些
以理工见长的院校则设法加强理工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我们也看
到了不少反思人文教育的理论性成果。凡此种种都是可喜的。人文乃
“人文化成”,是人之为人的基本构成条件。人文通识教育对于个体
人性修养和公民人格塑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就此而言,人文通识教
育的实施、推进和改革,理当属于中国大学改革的关键步骤和核心内
容。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文通识教育长期受
到压制,历经三十年的排挤,被代之以严苛的政治意识形态灌输,以
至于即便到今天,人们仍然倾向于把 “政治”当贬义词,视 “人文”
为空疏无用之学,社会上轻文重理的低俗风气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廓
清。此外我们也必须看到,以欧洲—西方技术工业文明为主导的全球
化进程本身越来越压迫人文科学,导致全球性的人文精神萎缩和人文
教育危机,就此而言,人文通识教育问题恐怕还不能说只是中国特有
的课题,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若要区分一下,大学人文教育的改革应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人文
学科内部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涵的改造,目标是要给学生们更大的自
由选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