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行业务管理内容与方法.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典当行业务管理内容与方法 一,典当行业务管理内容 1 ,做好证照衔接。 1 )典当行需要在领取营业执照后 30 日内向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申请 《典当经营许可证》 , 并 书面承诺在取得许可证前不从事典当业务活动。 2)对于在规定期限内未提交申请或者申请未被批准的典当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协调 市场监管部门劝导其变更名称、业务范围或者注销;对拒不配合的,依法向社会公示。 2,审慎稳妥准入。 1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审慎稳妥开展《典当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变更等工作,把好市场准 入关。 2)对新取得《典当经营许可证》的典当行,要持续跟踪半年以上,监督是否存在抽逃注册 资本、违规违法经营等情况。 3,完善准入管理。 1 )支持社会信誉良好、经营管理规范、资本实力雄厚、财务状况稳健、具备持续盈利能力 的市场主体设立典当行、开展典当业务。 2)不再对典当行增加注册资本设置前置条件;鼓励已设立的典当行增加注册资本,增强抵 御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4,规范人员管理 1 )典当行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情形: ( 1 )有犯罪记录; 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或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 企业的董事、 高级管理人员,负有个人责任; ( 2)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 ( 3)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或被有关部门联合惩戒。 5,优化审批服务。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在《典当经营许可证》发放、变更工作中增强服务意识,寓管于服,优化 改进审批服务,提高审批效率,因地制宜实施“一窗受理”,切实减轻申请人负担。 6,共享许可信息。 省级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发放、变更、收回《典当经营许可证》的,应当在 5 日内将相关信息 推送至典当行所在地省级公安机关。 7,依法合规经营。 典当行开展业务, 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遵循平等、 自愿、 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 坚决抵制 “套 路贷”、“砍头息”、非法集资、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 8,回归典当本源。 典当行应当回归民品典当业务本源, 逐步压缩房地产典当业务比重, 专注细分领域, 提升鉴 定评估能力,培育差异化、特色化竞争优势。 9,改进收当服务。 收当时典当行应当核对当户的有效身份证件、 查验当物并予以登记, 要求当户提供当物来源 的相关证明材料。 当户有正当理由不能提供的, 应当作出书面说明, 对当物的合法性作出书 面承诺。 10,合理确定息费。 典当当金利率按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PR)及浮动范围执行,当金利息不得预扣。典当行应 当根据实际提供的服务向当户收取综合费用, 且不得超过 《典当管理办法》 规定的费率上限。 鼓励典当行改进服务,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和居民个人综合融资成本。 11,依法处置绝当。 典当行应当采用协议折价或者协议拍卖、 变卖的方式及时处理绝当物, 并就所得价款优先受 偿。拍卖、变卖收入在扣除拍卖、变卖费用及当金本息后,剩余部分应当退还当户,不足部 分应当继续向当户追偿。 12,严守行为底线。 典当行不得有下列行为: 集资、 吸收存款或变相吸收存款; 与其他典当行拆借或变相拆借资 金;超过规定限额从商业银行贷款; 对外投资;通过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私募投资基金 等机构或渠道融资; 法律法规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禁止的其他行为。 三、 压实监管责任, 加强监督管理 二,实施办法 1 ,实施分类监管。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应当根据典当行的经营规模、服务对象、内部管理水平、 信用状况、 风险 状况等,对典当行实施分类监督管理。 2,加强日常监管。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对典当行的非现场监管。 典当行应当按要求 报送经营报告、 财务报告以及年度审计报告等资料; 配合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 检查,提供有关情况和文件、资料,并如实就业务活动和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作出说明。 3,加大处罚力度。 典当行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规定, 省级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可以采取监管谈话、 出具警示 函、 责令改正、 通报批评、 将其违法违规和不履行公开承诺等情况记入诚信档案并公布等监 管措施,以及给予警告、罚款和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处罚措施 ; 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 查处。 4,细化认定标准。 1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企业应当认定为“失联”企业: ( 1 )无法取得联系; ( 2)在企业登记住所实地排查无法找到;虽然可以联系到企业工作人员,但其并不知情也 不能联系到企业实际控制人; ( 3)连续 3 个月未按监管要求报送月报。 2)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企业应当认定为“空壳”企业: ( 1 )近 6 个月未开展收当、续当、赎当、绝当物处置等业务; ( 2)近 6 个月无纳税记录或“零申报”(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免税的除外); ( 3)近 6 个月无社保缴纳记录。 5,加强信息公示。 对“失联”或者“空壳”企

文档评论(0)

130****13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