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江湿地公园项目--湿地公园与水污染治理 2016.03.23过程版.pptx

横江湿地公园项目--湿地公园与水污染治理 2016.03.23过程版.ppt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衡阳横江湿地公园及周边区域 概念性规划方案(简本汇报版) Hengyang | Hunan | CHINA 2.2 功能分区图 总体分区:四镇两园 湿地公园范围 根据本项目总体规划及场地实际情况,本项目湿地公园总面积约258公顷,以横江铺河为主体,分为南侧、北侧两个湿地区域及周边缓冲区域。其中, 核心湿地约217公顷,占湿地公园面积84%。 湿地形成原因 核心区湿地大部分是因为项目区湘江下游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的建设形成的。由于项目区下游湘江常水位的抬升,提高了湿地核心区中横江铺河常年水位,改变了湿地场地原有的水文形势,形成了大面积洲滩湿地。 湿地生物资源现状 衡阳市总体来 说由于湿地类型较多,湿地生物资源丰富。同时,作为湖南省候鸟迁徙的主要通道和以湘江为主的重要淡水鱼类生存生境,衡阳市现有国家级湿地公园大多以保护水禽及淡水鱼类及其生境为主要保护目的,这也说明衡阳本地鸟类及鱼类等动物资源是相当丰富的。根据现场初步调查,湿地场地发现有白鹭、雀鸟等大量水禽栖息,河道与湘江相通,鱼类资源也较为丰富,湿地场地范围内湿地植被分布也较为广泛。 规划湿地公园总面积258ha,湿地面积占比达84% 3.1.2 现状分析——划定保护范围 湿地类 湿地型 面积(公顷) 百分比 河流湿地 永久性河流 49 23% 洪泛平原湿地 40 18% 小计 89 41% 人工湿地 稻田 119 55% 水产养殖场 9 4% 小计 128 59% 合计 217 100% 图正修改中 3.1.3 湿地公园功能分区 依国标与场地现状,划分五大功能分区 分区 面积(公顷) 百分比 湿地保育区 66 26% 恢复重建区 96 37% 湿地体验区 87 34% 管理服务区 7 3% 宣教展示区 2 1% 合 计 258 100% 湿地率 217 84% 根据《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的 要求,结合本项目湿地公园场地现状,本项目湿地公 园主要分为: 【湿地保育区】 是湿地公园核心保护分区,本区是湿地公园中水禽及 鱼类等重点保护对象栖 息、觅食、繁育主要区域。 【恢复重建区】 是为湿地公园水体水环境提高保证的湿地区。 【湿地体验区】 主要为湿地游客提供湿地观赏、游览等服务。 【管理服务区】 为游客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部分湿地相关互动活动。 【宣教展示区】 为湿地游客提供湿地知识、提高游客的湿地保护知识。 图正修改中 3.2.3 湿地生态系统问题 周边居民活动对动植物生境影响较大 注意ppt编号调整 3.2.4 水生态保护策略与措施 恢复、重建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 将现有养殖塘改造为鸟类食源补给塘 恢复、保护水禽 栖息、觅食生境 限制人类活动对水禽生存环境不利影响,完善生态系统结构 为水禽提供充足食源补给 恢复洲滩植被 限制人类在核心保护范围的活动,恢复生境,补给食源 水环境现状问题 水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湿地生态系统问题 水生态保护策略与措施 污水处理厂 4.1 水环境现状问题 问题主要来自上游及沿岸的面源、点源污染,同时存在河道富营养化,水域淤塞等问题 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雨水径流) 点源污染 水葫芦泛滥 水体自净能力有待提升 4.2 水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外源污染 控制设施 水体自 净体系 内源污染 控制措施 项目在生态清淤/人工湿地构建等内外源控制措施的基础上, 实现水体自净生态系统的构建 在汛期,通过加强横江与湘江之 间的闸门控制来调节水量,下泄 排洪,保证来水的污染物总量不 超过河水自净容量。 上游汇流面源污染控制及削减 通过闸门控制上游污染物总量,通过生态驳岸净化地表径流污染 4.2 水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生态驳岸 除码头、堤坝和观景平台以外的河岸带采用 草坡入水式 生态驳岸,打造河滨生态缓冲带。 采用植物保护堤岸,临水种植地被(如狗牙根)与挺水湿地植物(如芦苇等),通过“清水产流”机制对地表径流等外源污染物起到截留和降解作用,从而使净化后的“清水”入河。 同时,将把陆生植被、滨水区植被与水生植被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 通过草坡入水式生态驳岸截污降解,控制地表径流污染 4.2 水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地表径流污染控制 现状问题 横江两岸有很多农田,肥料、农药中的氮磷等污染物通过径流、淋溶、侧渗、挥发沉降等方式向水体迁移,对横江水质造成较大影响。 横江及周边水域养殖有家禽,其粪便也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控制措施 源头控制:减少使用化肥,优化耕作技

文档评论(0)

本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有十余年工作经验;另一半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景观专业,在文旅策划方面十余年工作经验。 主要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论文修改润色;细分专业领域的参考方案查找等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