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维分析
一、 目的
DEM 是对地形地貌的一种数字表达,是对地面特性进行空间描述的一种数
字方法、途径,它的应用可遍及整个地学领域。通过对本实习,我们应:
1、 加深对 DEM 建立过程的原理、方法的认识;
2 、 熟练掌握 ARCGIS 中建立 DEM 、TIN 的技术方法。
3、 结合实际、掌握应用 DEM 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实验准备
1、软件准备: ArcGIS
2 、数据准备: Elev_clip.shp,Elevpt_clip.shp、Boundary.shp、移动基站 .shp;
三、 实验内容
三维分析扩展模块的装入: Customize→Extensions→3D Analyst
本实验中 3D 分析参数设置:
1、 DEM 及 TIN 的建立
1.1 由矢量数据建立 TIN
(1)【ArcToolbox 】- 【3D Analysis Tools】- 【Data Management】- 【TIN 】- 【Create
TIN 】,分别选择 Elevpt_clip.shp 和 Elev_clip.shp 生成 TIN ,并比较结果;
(2)TIN 的显示
2
将 TIN 图层局部放大,认真理解 TIN 的存储模式及显示方式:
1.2 由 TIN 建立 DEM
【ArcToolbox 】-【3D Analysis Tools】-【Conversion】-【From TIN 】-【TIN to Raster 】,
分别选择 tin_Elevpt 和 tin_Elev 生成 Grid 格式的 DEM ,并比较结果;
3
1.3 由矢量数据建立 DEM
【ArcToolbox 】- 【3D Analysis Tools】- 【Raster Interpolation】选择 Elevpt.shp,
利用 IDW 、Kriging 、Natural Neighbor、Spline 数据内插方法生成 Grid 格式的 DEM ;
4
2.DEM 的应用
基于 ArcGIS 的地形因子的提取,均是基于 DEM 的基础上的。由于由线生成
的 TIN 再转化得到的 DEM (tin_elev )精度更高,故后续的 DEM 应用均采用该
数据进行。
ArcGIS 中的 DEM 分析利用 【ArcToolbox 】- 【3D Analysis Tools】- 【Raster Surface】
完成;
2.1 地形指标的提取
(1)坡度 Slope
地面上某点的坡度表示了地表面在该点的倾斜程度,坡度定义为水平面与地
形面之间夹角的正切值。在 ArcGIS 中 Slope 确定了中心栅格与四周相邻栅格高
程值的最大变化率,既水平面与地形面之间夹角的正切值。
输出坡度栅格可使用两种单位计算:度和百分比(高程增量百分比) 。高程
增量百分比为高程增量除以水平增量后再乘以 100。当角度为 45 度时 (三角形
B ),高程增量等于水平增量, 所以高程增量百分比为 100%。如三角形 C 所示,
当坡度角接近直角( 90 度)时,高程增量百分比开始接近无穷大。
具体的方法步骤如下 :
【ArcToolbox 】-【3D Analysis Tools】-【Raster Surface】-【Slope】选择 grid_Elev ;
可重新调整坡度分级:
5
(2)坡向 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