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逆境与成功的故事经典
1933年1月,希特勒一上台,就发布第一号法令,把犹太人比作“恶魔”,叫嚣着要粉碎“恶魔的权利”.不久,哥廷根大学接到命令,要学校辞退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纯犹太血统的人.在被驱赶的学者中,有一名妇女叫爱米·诺德A.E.Noether 1882—1935,她是这所大学的教授,时年5l岁.她主持的讲座被迫停止,就连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这位学术上很有造诣的女性,面对困境,却心地坦然,因为她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
诺德生长在犹太籍数学教授的家庭里,从小就喜欢数学.1903年,21岁的诺德考进哥廷根大学,在那里,她听了克莱因、希尔伯特、闽可夫斯基等人的课,与数学解下了不解之缘.她学生时代就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论文,25岁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女数学博士.
诺德在微分不等式、环和理想子群等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她连讲师都评不上,在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强烈支持下,诺德才由希尔伯特的“私人讲师”成为哥廷根大学第一名女讲师.接下来,由于她科研成果显着,又是在希尔伯特的推荐下,取得了“编外副教授”的资格,虽然她比起很多“教授”更有实力.
诺德热爱数学教育事业,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她终生未婚,却有许许多多“孩子”.她与学生交往密切,和蔼可亲,人们亲切地把她周围的学生称为“诺德的孩子们”.我国代数学家曾炯之就是诺德“孩子”们中的一个.
在希特勒的淫威下,诺德被迫离开哥廷根大学,去了美国工作.在美国,她同样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同样有她的“孩子们”.1934年9月,美国设立了以诺德命名的博士后奖学金.不幸的是,诺德在美国工作不到两年,便死于外科手术,终年53岁.她的逝世,令很多数学同僚无限悲痛.爱因斯坦在《纽约时报》发表悼文说:“根据现在的权威数学家们的判断,诺德女士是自妇女受高等教育以来最重要的富于创造性数学天才.”
大马哈鱼是一种海洋鱼类,又叫鲑鱼,成年大马哈鱼生活在海洋中,它的鱼卵必须在淡水区域中才能孵化、存活,因此,它们不得不每年秋季回游数千里回到自己的故乡产卵繁殖。
秋天来了,大马哈鱼们正在返回出生地的溯流而上的路上。大马哈鱼的这种集体返乡的迁徙,可以说是大自然中的壮举:迁徙之路漫长而艰辛,它们要经历数千公里的海路和两千多公里的河道,才能抵达上游的产卵地。这一路上,它们将消耗掉所有在大洋里积累起来的脂肪,甚至需要把肌肉纤维转换为能量,来支持自己游回故乡。
对于大马哈鱼来说,海洋内被天敌捕杀的危险和瀑布边的棕熊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它们所需要真正面对的不仅是数千里的长征,而且是河流上瀑布前的腾空瞬间!
为了能冲过瀑布,仿照传说中的鲤鱼那样蠕动着身躯腾空而越,顶着无数水珠刺身的痛苦不断向上向上……对它们而言,生死在此一搏:跳过去就有回游成功的希望;跳不过,则只有两种命运,一是有幸拥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二是在空中投入岸边棕熊的血盆大口!这不仅是生命的选择,更是信念的取舍!然而,这只是大马哈鱼回游路上千辛万难的一种14800里的漫漫长路中,一千条大马哈鱼只有4条能够幸存下来和自己的后代迎接明天的太阳!大马哈鱼——这群清楚山长水远却毅然昂首直冲的精灵,用生命证明了执著的力量!它们明明清楚地知道,回游,棕熊、瀑布和鼠鲨是自己作为大马哈鱼必然要面对的障碍,却依然直前!它们明白,自己是鱼而非自然,它们是自然中的生存者而非自然的决断者,为了活下去或是让后代更好地活下去,它们能做的只有勇敢地面对和不懈地努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路上,像大马哈鱼一样,明知前进路上充满了艰险,布满了荆棘,依旧执著地向前,“虽九死犹未悔”,凭着“明知瀑布有熊,偏向瀑布行进”的执着,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呢?
2002年1月的一个晚上,对日本著名钢琴家馆野泉来讲,是有生以来最痛苦难过的一天。他正在弹奏钢琴时,突发脑溢血,一头栽在地上,从此右半身瘫痪。还好并没有危及生命,最初的几个月,馆野泉倒是比较乐观的,他认为自己恢复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重登舞台了,他那神奇灵巧的右手将可以再次把爱德华?格里格和让?西贝柳斯的音乐弹出别样的浪漫。
可惜事与愿违,将近一年的时间,他的右手都无法动弹,对一个钢琴家来讲,失去右手,几乎就意味着从此失去了音乐的演奏能力,这让馆野泉沮丧不已,心情越来越失落。他的芬兰妻子玛丽亚有一天悄悄对馆野泉说:“何不试试你的左手?”左手?馆野泉愣了一下,就像有的人是左撇子一样,音乐界也有为数不多的一些曲子是专为左手演奏者谱写的。
架不住妻子的劝说,他答应尝试一下。结果,拿出英国作曲家弗兰克?布里奇为一位在一战中失去右手的朋友谱写的曲子,馆野泉开始弹奏起来,完全沉浸在音乐中,忘记自己是用单手演奏。
从此,馆野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