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v10.ppt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家电力公司购买了一批新零件,质检老王想要抽样检测是否达标。他先选择了3个操作者,对20个零件各测量了2次,获得了一批数据,但老王不知道抽 样检测的结果是否准确?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这些都取决用于分析的数据好坏与否。而统计源于数据,数据则来自测量! 如何保证统计过程分析是否准确反映了实际的过程状态?由此分析结果制定的改进措施是否正确? 针对这类问题,我们可以用测量系统的重复性与再现性这一“利器”! 通过测量系统分析: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测量系统和测量系统分析。 下面我们学习测量系统分析的操作流程,并结合老王的案例进行应用,帮助老王解决困惑! 重复性: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对象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重复性的计算公式: 本案中有3名操作人员,对20个零件各测量2次,测得的零件数据如下: 案例分析 再现性: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对象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再现性测量的是不同的测量人员、相同一量具、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与重复性有什么不一样呢? 测量系统的再现性又称为复现性和重现性,表示不同测量系统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测量对象进行测量时的变异。再现性的计算的公式: 在本案例中,三位员工对同一批零件都有着不同的判断,这种不同测量系统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测量对象进行测量时的变异称为再现性。 在本案例中,由零件测量数值表1可计算得R0=0.35。又查表2得d2*= d2*(3,1) = 1.91,则测量系统的再现性波动为: 测量对象间的波动主要因为操作对象之间总会存在差异。如果测量n个不同的对象就可得到n个测量值。 经过推导,测量对象间的标准差为: 最后一步我们要测量对象间的波动。 本案中,计算PV(测量对象间的波动)。这里有3名操作者对20个零件各重复测量 2 次。这样每个零件被测 6 次,它们的均值见零件测量数值表。带入数值,一次计算出极差、标准差,以及测量对象间的波动性。 为了在测量系统分析的研究中估计试验设计模型中的方差组成,许多学者应用二因素随机效应模型描述测量过程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计算公式: 指标 含义 TV 总波动 PV 测量对象间的波动 AV 再现性波动 EV 重复性波动 R&R 重复性和再现性波动的平方开根号 测量过程需要对测量系统的能力做出评价。评价测量系统能力的方法是测量系统的波动R&R与总波动之比来度量,通常记为P/TV,公式如下: 评价测量系统的测量系统能力评价如下: 测量系统能力 说明 P/TV≤10% 测量系统能力很好 10%<P/TV≤30% 测量系统能力处于临界状态 P/TV>30% 测量系统能力不足,必须加以改进 测量系统能力判别准则 PV EV AV R&R TV² TV P/TV 测量对象间的波动 重复性波动 再现性波动 重复性和再现性波动的平方开方 总波动的平方 总波动 波动度量 18.12 6.12 0.52 6.142051774 366.0592 19.1327 32.10% 谢谢,终于找到问题的“七寸“了,我也终于学会了这个“利器” 。 32.10%>30%,说明你的测量系统能力不足,需要加以改进,以减小测量系统的波动性。例如可以增加测量的次数或是测量人员的个数等等。 注意!在最后这种情况下,必须研究测量系统的各种波动源。 关于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概述,你都理解了吗?

文档评论(0)

183****79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