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2年人教版选修1同步练习:第5单元第五章测评.docx

(新教材)2022年人教版选修1同步练习:第5单元第五章测评.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差异性 B.单一性 C.整体性 D.区域性 2.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下列选项与其相符的是(  ) A.风力大 B.沙漠广布 C.光照强烈 D.植被茂盛 解析第1题,图中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第2题,自然环境各要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协调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故植被茂盛。 答案1.C 2.D 修建水库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  ) A.甲——水位下降 B.乙——改善局部气候 C.丙——增加 D.丁——加重 4.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区域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解析第3题,修建水库形成人工湖泊,水位上涨,受其影响,地下水位上升,故甲为水位上升;受人工湖泊的影响,局部地区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加,故乙为改善局部气候;河流上游修建水库,蓄水拦沙,导致下游河流泥沙堆积减少,故丙为减少;水库的调节作用使河流下游地区洪水灾害减轻,故丁为减轻。第4题,图示是修建水库后,水文条件发生了改变,进而使土壤、生物、气候等发生改变,体现了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环境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3.B 4.C 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流沙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据此完成第5~6题。 5.“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  ) A.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 B.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C.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 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 6.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  ) A.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温暖,利于繁殖 B.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 C.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 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 解析第5题,图中沿海地区为沙漠,降水量小,河流稀少,输沙量极小,B项错误;“倒沙入海”会给沿海海域带来营养盐类,有利于鱼类生产繁殖,C项错误;“倒沙入海”奇景与填海造陆无关,D项错误;受离岸风(东南风)的影响,风力侵蚀搬运流沙,造成“倒沙入海”奇景,A项正确。第6题,受离岸风的影响,海水上涌,饵料丰富,鱼类众多,火烈鸟聚集于此,便于捕食,C项正确;该地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低,A项错误;附近没有雨林,B项错误;附近浅滩会被潮水淹没,不利于筑巢,D项错误。 答案5.A 6.C 长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上部(海拔2 000—2 500米),以灌木苔原为主,很少有草本植物。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原先位于长白山苔原带西坡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为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变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山苔原带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  ) A.较低海拔的缓坡地带 B.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 C.较高海拔的缓坡地带 D.较高海拔的陡坡地带 8.草本植物入侵后,当地(  ) A.生物量增加 B.生物耗水量增加 C.土壤肥力降低 D.土壤水分减少 解析第7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较低海拔地区的草本植物入侵为重度入侵,坡度为30°—35°,故高山苔原带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故选B项。第8题,结合图示可知,无入侵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随着入侵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故草本植物入侵后,当地土壤肥力降低,C项正确;草本植物入侵后,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故无法判断生物量和生物耗水量是否增加,从图文材料中也无法判断土壤水分是否减少,A、B、D三项错误。故选C项。 答案7.B 8.C 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①③两地的自然地带(  )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 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 10.图中②③④三地的自然地带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地形 C.水分 D.土壤 解析第9题,图中①③两地的自然地带都是热带草原带。但①地是因海拔高,气温低,降水相对较少形成的;③地是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第10题,图中②③④三地的自然地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从森林带、草原带到荒漠带,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答案9.A 10.C 读美国本土自然地带分布图,完成第11~12题。 11.甲→乙→丙自然地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 A.由赤道到

文档评论(0)

有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有点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0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