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工程设计标准.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灌溉工程设计标准 3.1 灌溉标准 3.1.1 设计灌溉工程时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南方小型水稻灌区的灌溉工程也可按抗旱天数进行设计。 3.1.2 灌溉设计保证率可根据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区规模、灌水方法及经济效益等因素,按照表3.1.2确定。 表3.1.2 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水方法 地区 作物种类 灌溉设计保证率(%) 地 面 灌 溉 干旱地区或 水资源紧缺地区 以旱作为主 50~75 以水稻为主 70~80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或水资源不稳定地区 以旱作为主 70~80 以水稻为主 75~85 湿润地区 或水资源丰富地区 以旱作为主 75~85 以水稻为主 80~95 喷灌、微灌 各类地区 各类作物 85~95 注:1.作物经济价值较高的地区,宜选用表中较大值;作物经济价值不高的地区,可选用表中较小值。 2.引洪淤灌系统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可取30%~50%。 3.1.3 灌溉设计保证率可采用经验频率法按公式(3.1.3)计算,计算系列年数不宜少于30a。 P=[m/(n+1)]×100% (3.1.3) 式中 p-----灌溉设计保证率(%); m-----按设计灌溉用水量供水的年数(a); n------计算总年数(a)。 3.1.4 以抗旱天数为标准设计灌溉工程时,单季稻灌区可用30~50d,双季稻灌区可用50~70d。经济较发达地区,可按上述标准提高10~20d。 3.1.5 作物灌溉制度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万亩以上灌区应采用时历年法确定历年各种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根据灌溉定额的频率分析选出2~3个符合设计保证率的年份,以其中灌水分配过程不利的一年为典型年,以该年的灌溉制度作为设计灌溉制度;时历年系列不宜少于30a。灌区的降水、土壤、水文地质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应分区确定灌溉制度。 2、万亩及万亩以下灌区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时,可根据降水的频率分析选出2~3个符合设计保证率的年份,拟定其灌溉制度,以其中灌水分配过程不利的一年为典型年,以该年的灌溉制度作为设计灌溉制度。 3、作物灌溉制度应经观测试验、灌溉经验及灌区水量平衡分析计算相互检验确定。 4、用水量平衡法确定灌溉制度,必须首先确定作物需水量,其数值可直接取用当地或自然地理条件类似的邻近地区灌溉试验站的观测成果,或从已鉴定过的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中选定。若上述观测结果或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宜采用彭曼法(见附录A)计算确定。 5、用水量平衡法确定旱作物灌溉制度,宜采用公式(3.1.5-1)和(3.1.5-2)计算播前和生育期两部分灌溉定额。生育期内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及灌水定额,可通过逐旬或逐候(5d)水量平衡演算确定(见附录B)。播前灌水时间可根据当地耕作经验确定。 M1=102γH(ωmax-ω0) (3.1.5-1) M2=ET-P0-Wk-(W0-Ws) (3.1.5-2) 式中 M1-----播前灌水定额(m3/hm2); M2----生育期灌溉定额(m3/hm2); γ----H深度内的土壤平均容重(t/m3); H——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m),根据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深度确定; ωmax——H深度内土壤田间持水率(占干土重%); ωo——H深度内播前土壤平均含水率(占干土重%); ET——作物全生育期总需水量(m3/hm2); Po——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m3/hm2); Wk——生育期内地下水补给量(m3/hm2),可取自当地或条件类似地区观测试验资料; Wo——播前H深度土层中的原始储水量(m3/hm2),无播前灌水时,其值为102γHωo,有播前灌水时,其值为102γHωmax; Ws——作物收割时H深度土层中的储水量(m3/hm2),其值为102γHωs; ωs-------作物收割时H深度内土壤平均含水率(占干土重的%)。 6、用水量平衡法确定水稻灌溉制度,宜采用公式(3.1.5-3)、(3.1.5-4)和 (3.1.5-5)计算秧田、泡田和生育期灌溉定额。生育期内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应根据水稻丰产、节水灌溉方式,通过逐时段水量平衡演算拟定(见附表B)。 M1ˊ=аy[103γ1H1(ω1b-ω1)+(ET1+F1)t1-P01] (3.1.5-3) M2ˊ=103γ2H2(ω2b-ω2)+h0+(E02+F2)t2-P02 (3.1.5-4) M3ˊ=ET0+F0-P0+(h0-h3) (

文档评论(0)

liuxing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