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岩石学矿床学2011-2-sedexvmsmvt矿床.pptxVIP

矿床岩石学矿床学2011-2-sedexvmsmvt矿床.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喷流型矿床 Exhalative Deposits;Main Contents;喷流成矿作用——矿床学热门话题之一 ——普遍关注和接受 多与海相贱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联系 受公认的、最具典型意义的莫过于SEDEX型矿床 贵金属?陆相喷流作用与成矿?——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大量矿床地质事实和现代陆地表地质现象 ——喷流作用与贵金属矿化、陆相喷流 对Cu、Pb、Zn、Au、Sb、Hg、As等众多元素的成矿意义不容低估 ;一、概念及其演化;SEDEX Sedimentary Exhalative Deposits VMS Volcanogenic Massive Sulfide Deposits;2、概念演变 喷流作用本身的复杂性,且被再度关注的历史不长——许多概念、术语的使用不尽一致 国内外文献中使用名词较多 热卤水、热液、喷气、喷溢和热水等。由海底喷流作用所形成的矿床,在中外文献中多称为喷气矿床 “喷气”系译自“exhalation”一词。该词源自古拉丁语的“exhalati”,意为呼出、蒸发或流出; 关于“exhalation”作用概念的提出或使用,具有不断演变的过程: 上世纪初岩浆期后热液理论最风行的时代,德国著名矿床学家史奈德洪首先将“exhalation”引入矿床学,并于1925年就明确提出过“矿化流体海底上升喷气”的理论;最初“exhalation”主要指火山射气之意。从与岩浆有关的成矿作用,史奈德洪分出了一个“射气阶段”(exhalations studium),专指地表熔岩(对应于侵入岩浆)分离出气体和水蒸气而成矿的过程,并进一步分出大陆上的火山喷气孔、热泉形成的硫磺等射(喷)气矿床以及在海底通过喷气沉积联合作用而生成的海底喷气-沉积矿床(Exhalative-Sedimentare Erzlagerstatten),包括一些铁锰矿床和贱金属硫化物矿床。因此,最初的喷气作用被定义为“火山气体,也可以说是从岩浆流体中逃逸出的气体向外产生的喷气作用”;进入1960s,当板块理论刚刚问世时,Elder等(1983)曾预测,岩浆喷溢到洋盆中时,必然伴随大规模的热水活动。岩浆喷溢到洋盆后,形成枕状、席状玄武岩及其下部的岩墙可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而喷溢出来的热水,则绝大部分与海水混合,仅能保存有限的沉积物;近40年来大规模的海洋地质调查,首先在红海发现了热水池,1977年又在东太平洋隆起水深2600m以下的海底直???观察到了喷溢的热水柱(“黑烟囱”)。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北东280km处也发现了热水的喷溢活动及一系列与之有关的生物和矿物;这些无疑证实了Elder的预测。随后又陆续在各大洋中脊有海底热水喷溢的发现和报道。近年还在不断发现——热水喷溢活动相当普遍性;与此同时,自1960-70s以来,矿床地质工作者对火山岩中块状硫化物矿床深入细致研究:塞浦路斯矿床、黑矿矿床——以整合层状矿体产出,下部常有网脉状矿化蚀变带,上盘有含铁硅岩等喷流岩以及大量的氢、氧同位素和硫同位素组成证据,确定矿床是由下渗海水演化而成的含矿流体,并经火山通道直接喷溢到海底而形成的;Cyprus Copper Ores 塞浦路斯铜矿;这样,喷气作用的内涵又被外延,定义为“从地下、火山或裂隙中产生的气体的喷射作用”(Glossary of Geology,1983) 上述两种定义虽然都强调喷气作用主要产生于气体,但前者专指火山或岩浆产生的气体,而后者则广义地认为气体可以有不同的来源;然而,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许多产于沉积岩中的“喷气”矿床并不伴随明显的气体喷射活动,相反主要表现为热液沉积作用 Sangster(1985)认为,“喷气的概念,实际上是指喷到海底的流体而不是气体,因为搬运从通道至海底,一定是液态状态” 当前对通过喷气作用形成矿床的理论已发生很大变化:(1)成矿流体的产生和发展,既可与火山岩浆活动有关,也可无关;(2)成矿物质一般认为非直接来自岩浆分异过程;(3)成矿流体进入海底时,往往是液态,而非气态。 “喷流”比“喷气”一词更确切地表达了此类矿床的成因特征 ;3. 主要矿产;4. 工业意义;VMS 金属矿产分布;SEDEX矿床品位吨位分布;VMS矿床品位吨位分布模式;Major World VMS deposits and districts;二、海底喷流作用的特点 构造位置:拉张环境下的大洋中脊、海沟、岛弧、弧后盆地和大陆裂谷,尤其是大型沉降盆地与同生断裂系统的复杂部位 流体来源:同生断裂促使含盐的海水下渗,途中可能汇聚了沉积层中封存的各种形式的水和/或岩浆水,共同组成混合热液向地壳深部渗透,其深度可达温度约为250℃的脆、韧性岩层界面附近,甚至深达上地幔 对流循环:由于扩散中心岩浆贯入带的地温梯度

文档评论(0)

zhishifuw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