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歷史文化古跡——山西晉城高平崇明寺(上) 【圖文】
崇明寺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南郊 15 公里圣佛山南麓,俗称狼谷寺。 南向,始建于北宋初年, 元明时续修, 现存山门、中佛殿、后殿及配殿等。
中佛殿,居院内中央,雄健古朴,稳重壮观,据寺内现存宋淳化二年( 991 年)碑文记录,创建于宋《创造法式》颁行之前的北宋开宝年间。殿身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九脊顶,筒板布瓦盖顶,上施琉璃吻兽。该殿在很多地方沿袭唐制,柱头无普柏枋。斗拱七铺作,双抄双下昂,昂为批竹式,昂尾压在四椽袱下皮。补间斗拱五铺作,双抄偷心造,下部无栌斗和直斗与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一
致。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 使用的一对 #8220; 断梁 #8221; ,构造奇异,是民间匠师独特的创造,这在建筑史上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
崇明寺俗称狼谷寺。 在高平市区东南 15 公里圣佛山
东麓。背依青山,前临深谷。创建于北宋开宝年间 ( 968― 976)。现存山门、钟鼓楼、中佛殿、后殿及东庑,为两进院。中佛
殿内一对 #8220; 断梁 #8221; ,为民间匠师因材设计, 小材大用,利用两根直径同样长度的小梁对成,断梁正中缝下,
用顺袱串承托,两头架于前后檐柱斗拱后尾上,并将屋盖重力平衡到前后檐柱上。这一建筑特点是古代匠师因材设计:
小村大用的独特创举。 三间殿宇,七铺作斗拱, 出檐之深远,又超过了五代时期的建筑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其建筑风格当
属古制。崇明寺中佛殿在建筑风格上沿袭唐风,并且构造独特,堪称我国古代建筑中一枝独放的奇花,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据寺内北宋淳化二年( 991 年)及清道光六年
1826 年)重修碑文记录,虽屡经修茸,其规制仍保留宋代建筑风格。
道光《修武县志 #183; 金石志》记录有两通对于崇明石的古碑,一通为至正十年( 1350 年)元代礼部郎中张琬撰的《五里源崇明寺碑》 (以下简称张琬碑) ,一通为嘉靖十三年( 1534 年)明代礼部侍郎何瑭撰的《重修五里源崇
明寺碑》(以下简称何瑭碑) ,张琬碑云 #8220; 兹寺,大禅师稠公之所创 #8221; ,何瑭碑云 #8220; 屯西南有崇明寺,
盖禅师稠公之所建也 #8221; ,两碑都认为此寺的创建者为稠禅师。稠禅师,稠禅师( 510 ~ 585 ),名慧,北朝魏齐间邺(今河北临漳县西)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有文件记录
的佛门著名武僧和少林寺二祖。 北齐天宝七年 (557 年),稠禅师奉文宣帝旨意,在太行山一带沿山建寺二十多所,在天
门山腰首建大护国仁王寺, 即今天的百家岩寺。 又据张琬碑,其篆额有 #8220; 百岩崇明寺碑, 大护国仁王寺下院 #8221; ,则知五里源崇明寺为百家岩寺的下院,其建寺年代也当在北
齐天宝年间。据此推算,崇明寺已有 1450 多年的历史。
崇明寺建成后,因其位于县城和百家岩正中,且是县城去百家岩的必经之处,因此不论善男信女仍是文人骚客,慕名前往百家岩的,无不先到崇明寺或先礼佛,或作瞌睡,又因这里景色绝佳,由此崇明寺之名大噪,遂成一处名刹兼名胜。张琬碑称其 #8220; 负太行而揖嵩少,东连乎苏门、百泉之幽胜,西接乎济水、盘谷之清雅,民风淳淑,民物繁伙,加以水竹之明秀,乡村之旁午,稻塍蔬圃,鸡犬相闻,
故高人胜士联鏕并驾, 游咏不乏,盛境振名于怀卫 #8221; ,赞其为 #8220; 实中土之杰区, 空门之福地 #8221; ,而何瑭
碑则记其 #8220; 北负太行,东连百泉,西去海蟾宫里许,
宫之前有泉涌出,下流寺侧,盖宁城之胜地也 #8221; 。
崇明寺代有修葺,有明确记录的有:至正年间,方丈
僧因资、因全重修。因资俗姓霍氏,河内人,出家于河内天
圣院;因全,俗姓师氏,清华人,为因资师弟,因资圆寂后
继任本寺方丈。此次重修,由当时的翰林文字同知兼国史院
编修官奉议医生礼部郎中张琬为之作记。明代成化年间,僧
官祥俊及其弟子妙淳、妙庆重修,由当时的河南按察使杨徽
为之作记;嘉靖二年( 1523 年),由当地耆老杭鉴及其子杭
彪州捐银一百两及当地信士共同资助,本寺方丈广坚、清应
等主持重修,历时两年半,于嘉靖四年十月完工,重建雷音
殿五间、伽蓝殿三间、东西方丈六间。此次重修,由当时的
礼部右侍郎何瑭为之作记。另据道光《修武县志 #183; 寺观附》记录,百家岩寺曾一度倾废,其僧众皆居于五里源之崇明寺,由此可见当时崇明寺规模之盛。但至道光年间,虽然
该寺颇具 #8220; 花木竹柏之胜 #8221; ,但已墙垣颓败, 寺
僧零落无存。后来有无重修,不得而知。 2001 年,五里源村居心之士根据当地老年人的回想,绘制了民国时期的崇明寺示意图,阅图可知,当年的崇明寺有山门一间,东西廊庑
各五间,中佛殿三间, 大佛殿五间, 中佛殿东南有钟楼一座,大佛殿东侧有观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