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下工程渗漏治理
渗漏是地下工程的常见病害之一。 造成渗漏的原因很多, 有客观
原因也有人为因素,两者往往相互牵连。综合起来分析,主要有设计
不当(设防措施不当) 、施工质量欠佳(特别是细部处理粗糙) 、材料
问题(如选材不当或使用不合格材料)和使用管理不当四个方面。
实践表明,渗漏治理是一项对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材料、施工工
艺等方面要求均很高的工程, 其实施难度往往超过新建工程。 在长期
的建筑工程渗漏治理实践中, 工程技术人员总结出了灌 (灌注化学灌
浆材料)、嵌(嵌填刚性速凝材料) 、抹(抹压防水砂浆) 、涂(涂布
防水涂料)等典型的施工工艺。
1、地下工程渗漏治理的原则:以堵为主,堵排结合,因地制宜,多
道设防,综合治理。小原则:先止水或引水再采取其他治理措施。
渗漏发生的要素包括: 水源、驱动力及渗漏通道, 三者缺一不可。
渗漏治理是针对具体部位, 运用合理可行的方式切断水源、 消除渗漏
驱动力或堵塞渗漏通道,其目的在于恢复或增强原防水构造的功能。
新建工程的防水重视“防、排、截、堵”等措施相结合,而渗漏
治理以堵为主, 主要是考虑到一旦发生渗漏水, 则必然会对建筑物或
构筑物的使用功能造成负面影响。 将渗漏水拒于主体结构之外既符合
防水工程的设计初衷, 更是保证主体结构寿命的必要措施。 应当指出,
工程实际中仅通过“堵”往往不能彻底解决渗漏问题,在具备排水条
件时,利用排水系统减少渗漏量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针对具体
的渗漏问题,其治理工艺因时、 因地变化而可能有所不同, 故强调 “因
地制宜”。而“多道设防”是我国防水工程界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
是保证防水工程可靠性的必要措施。 “综合治理”就是在渗漏治理过
程中不仅仅满足达到治理部位不渗不漏,而是将工程看作一个整体,
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达到渗漏治理的目的,避免陷入“年年修,
年年漏”的恶性循环。
2、 渗漏的概念: 通过结构或防水层的水量大于该部位的蒸发量,并
在背水面形成湿渍或渗流的一种现象。
渗漏治理:通过修复或重建防(排)水功能,减轻或消除渗漏水
不利影响的过程。
1
注浆止水: 在压力作用下注入灌浆材料, 切断渗漏水流通道的方
法。
3、 渗漏治理前现场调查的内容:
(1)、工程所在周围环境;
(2 )、渗漏水水源及变化规律;
(3 )、渗漏水发生的部位、现状及影响范围;
(4 )、结构稳定情况及损害程度;
(5 )、使用条件、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对工程的影响;
(6 )、现场作业条件。
解释:现场调查是充分掌握工程现场各种情况的必要步骤, 对于
具体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的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同时也是日后做好施
工准备的第一手资料。
4、 渗漏治理前应收集的技术资料:
(1)、工程设计相关资料;
(2 )、原防水设防构造使用的防水材料及其性能指标;
(3 )、渗漏部位相关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4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相关的验收资料;
(5 )、历次渗漏水治理的技术资料。
解释: 收集技术资料是分析渗漏原因、 提出治理方案的前提条件
之一。工程设计相关资料主要包括设计说明、防水等级及设防措施、
原排水系统的设计等。
5、 渗漏治理方案应包括下列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