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紐乂豪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基于知识图谱的关系概念化
院
系:
软件学院
专
业:
软件工程
姓
名:
范思奇
学 号:
11302010045
指导教师:
肖仰华
职 称:
副教授
单
位:
复日大学
日
期:
2015
年06月
11日
目录
TOC \o 1-5 \h \z \o Current Document 摘要 1
\o Current Document ABSTRACT 2
\o Current Document 引言 3
背景 3
知识图谱. 3
实体关系. 4
实体关系抽取 5
\o Current Document 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 6
\o Current Document 相关工作 8
\o Current Document 早期关系抽取中的关系分类体系 8
早期关系分类方法与封闭领域关系抽取 8
早期关系分类与抽取的局限性. 8
\o Current Document 基于知识库的关系抽取中的关系分类体系 8
基于知识库的关系分类和关系抽取系统. 8
现有实体关系分类体系的局限性. 11
\o Current Document 研究内容 12
定义 12
概念分类体系 12
实体关系. 12
常用符号表 13
问题描述 13
研究目标. 13
问题的难点 15
\o Current Document 算法设计 16
概念对生成 17
聚类压缩 21
\o Current Document 实验 26
\o Current Document 数据处理 26
\o Current Document 准确率 26
\o Current Document 聚类效果 28
\o Current Document 质量评估 31
\o Current Document 结论 33
\o Current Document 研究结论 33
应用 33
基于语义的关系分类体系. 33
基于语义关系的模板匹配. 34
\o Current Document 改进方向 34
概率方法. 34
多元关系. 35
偏移问题 35
\o Current Document 参考文献 36
\o Current Document 致谢 38
摘要
随着一些质量高、体积大的知识图谱的出现,信息抽取工作获得了更多的语 义知识。而基于知识图谱的实体关系抽取仍然处于很直观的、初级的阶段,其所 面临的关键问题就是关系识别与关系分类问题。口前的主要工作是基于实体本体 的,针对一对固定好的、粗粒度的实体类型,对实体关系进行句法分析的关系分 类,或是聚类发现新关系。为了从更细粒度的实体类型上描述实体关系,本文提 出了基于概念分类系统的,两步抽象自下而上的关系概念化方法。对给定的一个 实体关系,根据概念的典型性、多样性、覆盖率等特征为其给出一组Top-K的概 念对,这组概念对可以用于抽象描述这个实体关系。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 可以发现一个实体关系下粒度更细的关系,也可以从一个组合实体关系中以较高 的准确率分离关系,同时本算法生成的用于描述关系的概念对具有较高的质量。
关键词:知识图谱实体关系概念化聚类分析
Abstract
As numbers of high-quality, large volume knowledge graphs appear; information extraction work has been enriched with more semantic knowledge. However; the entity relation extraction based on the knowledge graph is still at a very intuitive early stage, and the key issue it faces is the relation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Current works are mostly based on manually constructed entity ontology where coarse-grained entity types are fixed for syntactic analysis on classification or clustering on detecting new relations .In order to break the shackles of ontology and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tities with fi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