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伏是什么意思.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中伏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分别分为“入伏、中伏、末伏”,因此我们也常常听过“中伏”这个词,但是很少有人去了解“中伏”的意思究竟是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二十四节气中伏是什么意思_今年中伏为什么 20 天,欢迎参阅。 中伏是什么意思 三伏的第二伏。也称二伏。通常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唐皎然《五言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宋惠洪《夏日陪杨邦基烹茶分韵得嘉字》:“炎炎三伏过中伏,秋光先到幽人家。”宋曾巩《苦热》诗:“忆初中伏时,怫郁炎气 升。”参见“三伏”。 今年中伏为什么 20 天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 4 个庚日时,中伏为 10 天,出现 5 个庚日则为 20 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 10 个天干与 12 个地支相配而成的 60 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 个天干中的第 7 个字,庚日每 10 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 3 个庚日为初伏,第 4 个庚日为中 伏,立秋后第 1 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间相隔 10 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 为 10 天,末伏也是 10 天;中伏可能 10 天,也可能 20 天,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 间出现 4 个庚日时中伏为 10 天,出现 5 个庚日则为 20 天。三伏天的解释: 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我国 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 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庚 日是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寅、庚辰……每年的《农村年 书》中登载着这样的日期。 因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即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个庚日之间相隔 10 天,所以,初伏的时间为 10 天,末伏规定也是 10 天。中伏时间有长有 短,可能 10 天,也可能 20 天。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 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于是就了有些年份伏天 30 天,有些年份 40 天的差别。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 4 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 3 个“庚” 日算起,初伏为 10 天,中伏为 10 天或 20 天,末伏为 10 天。我国古代流行 “干支纪日法”,用 10 个天干与 12 个地支相配而成的 60 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 个天干中的第 7 个字,庚日每 10 天重复一 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 3 个庚日为初伏,第 4 个庚日为中 伏,立秋后第 1 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 4 个庚日时中伏为 10 天,出现 5 个庚日则为 20 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 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 30 天,有些年份伏天 40 天的情况。 所谓三伏天指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其具体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法来推算的,以我国农历 24 节气中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内容已经很完整得说出了中国古人对三伏的来源和定义,但也可以简单地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 7 月中旬至 8 月上旬间。

文档评论(0)

jt6010420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